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阅读 > 作家在线
  • 著名作家梁晓声做客京东图书直播间,为当代年轻人就业读书支招

     近日,京东图书直播间迎来两位重量级嘉宾——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与文化学者、《大东北》文学主笔白玮。在直播中,梁晓声和白玮深入地讨论了诸如东北振兴、年轻人读书、乡村与城市等话题。两位老师妙语连珠、观点犀利,引发观众强烈共鸣,相关话题迅速引发用户讨论。

    2025-07-06
  • 柴思原:浅谈文字多少、表达节奏、大纲以及修改

    有的时候写很多是容易的,写得少、写得简练是困难的,字数的多不代表有力量,它可能松散,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失去注意力,而字数的少不代表没力量,反而它可能代表着中心突出,为读者的阅读体验着想。

    2025-06-26
  • 满江红 · 烬外春声

    五载飘萍,霜风冽、踏月同还。曾共我、茶烹夜雨,梅守寒关。执手盟成三世诺,分襟字碎千行怨。叹残笺、散作烟霞烬,空凝盼。

    2025-06-26
  • 柴思原:浅谈重松清的《清子》:私小说所呈现的朴实言语、细腻心理和生动友情

    重松清的写作方法可能基本上是以普通人的视角、平易近人的态度去讲述关于学校、家庭和成长的故事,虽然有重复性高、陈词滥调和深度欠缺之嫌(比如如果好多短篇都有口吃的角色,那可能一些读者会觉得重复、缺乏新意甚至有些刻意),但简单、坦诚、和读者之间对话一般的平等让他的作品可以被各个年龄段和处境的人阅读和共情

    2025-06-23
  • 柴思原:浅谈自我翻译时所面临的矛盾

    把自己的某一个语言的作品翻译成另一个语言,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尤其是对于两门语言都是母语水平的作者来说,他可能会考虑得比较多,压力比较大,因为他可能很难坐视不管、把这个作品随便交给一个可能并不熟悉和信任的译者

    2025-06-09
  • 柴思原(柴田海)的文学观:浅谈文学创作与乡土记忆和创伤经历的关系

    我们往往是夹在现在和过去之间的”留守儿童”或者说”异乡客”,因为一方面我们总是试图逃离故乡和过去所带给我们的创伤经历的影响,而另一方面我们目前的状态和行为又一定程度上总是会被过去的经历和过去的人所打造和束缚

    2025-05-15
  • 柴思原:浅谈作者、读者与自述之间的微妙平衡

    作者一般不太愿意去过多解释、剖析自己的作品,尤其是小说作家,而且即使偶尔通过散文或随笔剖析,那也可能充满了一种”后来”式的合理化,会赋予一些看起来光明伟岸实际上却莫名其妙的意义,会有自吹自擂,尤其是作品畅销或得奖后

    2025-04-21
  • 健康童乐园:与莫言同行,为爱奔跑

    作家莫言,文学之外,公益慈善成为他的新事业。莫言涉足公益,始自帮扶儿童。

    2024-09-25
  • “奥运诗月夜”在亮马河畔、启皓会客厅举行

    8月7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里的立秋。北京波光粼粼的亮马河畔,启皓会客厅内,启皓中心与诗意文化品牌「为你读诗」共同呈现了一场以诗歌、音乐、绘画致意奥林匹克精神特别活动——“奥运诗月夜”。

    2024-08-13
  • 袁瑞珍:文学的守望者,情感的传递者

    袁瑞珍,一位在文学领域深耕细作的杰出女性,以其独特的文学视角和情感深度,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敬。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2024-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