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阅读 > 励志文学

AI音乐的“造乐趣”和“更时尚”——以“图歌乐”为例的浅析和思考(续二)

来源:环球文化网    编辑:Emily     浏览量:
2025-10-10

  文 | 歌者

  在数智时代,如何找回属于自己内心的声音?“卷又卷不赢,躺又躺不平”“牛不吟马不叫,小小牛马 ,收到收到”……这些自嘲的网络流行语背后,是当代职场人的真实生活写照。在KPI(是指关键绩效指标,是衡量企业、组织、团队或个人业绩的指标,可以用于衡量目标是否达成、业务效率是否高效等。)至上、算法支配的工作环境中,许多人感觉自己正在变成“数字牛马”被任务驱赶,被数据量化,被效率异化。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手机里的AI音乐平台“图歌乐”以其“画音新飒”的核心理念,为职场人提供了出口。本文以“图歌乐”为研究对象,聚焦当代职场人的生存体验与情感表达进行分析和阐述。


1.jpg


  一、功能革新:“画音新飒”让人体验“音乐之趣”

  这种“画中有音,音画相融”的背后蕴含着深厚的美学渊源。中国古代“诗画本一律”众人皆知,强调艺术媒介间的互通性。“图歌乐”只不过以计算的方式重现并扩展了这一理念,实现从静态视觉到动态声景的逻辑推演。其中节奏便是重要的内核,“声”的节奏形成“音”,由“音”得到精神的愉悦和快乐。“画音新飒”这一新气象在当代呈现,便是技术产物的特性,也是艺术演进的结果。传统的音乐创作需要经过长期专业训练,高昂的设备成本和复杂的制作流程将大多数人拒之门外。“图歌乐”的“画音新飒”模式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通过这一创新模式,实现了音乐创作从专业门槛到大众参与的转变,其人机协作制造乐趣(简称“造乐趣”)的本质是职场人对抗工具化生存、重获情感主体性的创造性尝试与实践。由此形成的社群共创与文化风潮,则定义了以“真实表达、技术驾驭、即时创造、意义消费”为核心的“更时尚”生活方式。只需要一张图片就能生成专属AI音乐作品,两三分钟完成“情绪突围”,形成职场人对抗工具化生存、重获生活主动权的新潮流。

  一是“画”为入口:日常生活的视觉日记用户上传到“图歌乐”的图片,可能是凌晨加班的工位照片,可能是通勤路上的电动车,也可能是周末的一杯咖啡。这些真实的日常影像不再是简单的数字文件,而是承载着情绪和故事的情感载体。通过图像识别技术,AI能够解读其中的情感色彩和场景氛围,为音乐生成提供创作依据。在手机里找个乐儿,与图歌乐很巧妙地谐音相融。二是”为表达:技术赋能的情感转音乐,其实质是节奏快慢变化的声音,这种变化缘于情感情绪,“声”加“人的思想情感”,才是“音乐”。AI在此过程中扮演着“智能协作者”的角色。它基于深度学习大模型,将图像中的视觉元素和用户输入的情感标签,转化为相应的音乐参数:节奏快慢映射工作强度,音调高低对应情绪起伏,音色选择体现个性特征。这个过程不是机械的转换,而是充满创造性的情感转译。三是“飒”为标签:个性化表达的时代宣言农耕时代的驯服烈马,在当下只能成为少数人“马术”场中的表演,而不能成为打工族的日常。被手机“绑架”了的职场人忙中偷闲,用“图歌乐”生成的音乐作品带有鲜明的个人印记。当用户听到AI用自己选择的声线唱出“代码是夜里的星光,KPI是床前的月亮”时,获得的不仅有艺术创作的成就感,更有内心被听见、被认可的满足感、超越感、惬意感和疗愈感。亦为“飒生活”的一种时代标签。


微信图片_20251010195755_71_30.jpg


  二、 情感代偿:从“数字牛马”找回“本我与超我”

  当代职场人面临着无法回避的职业焦虑:一方面享受着技术进步带来的快捷便利,另一方面又感到被技术异化的无形压力。“图歌乐”的“造乐趣”过程,成为一种有效的心理代偿机制。艺术可为现实中无法表达和满足的情绪需求,提供自由富有创意的情绪出口,就是当下职场人重视的“情绪价值”。当下消费者购买商品,需要是不只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还有要销售方提供适宜的“情绪价值”。这种情绪价值,相关知识在网络容易获取,而现实无力代偿,包括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缺失等因素产生,更有来自人类本能需求和欲望的不断被点燃和激化。关于心理学中自我、本我、超我之间的平衡,仅用语言交流难以实现,因此需要用艺术表达和调节。实际上,网络文字、图片和视频进入大脑,并非真正理解。那种无法消化的内容,通过“图歌乐”可随时将混乱的感官印象、碎片思绪和矛盾情感,整合成一首首AI音乐作品,其意义在于通过创作“节奏有序、旋律优美的音乐美”,来对抗某个时期一地鸡毛的“混沌”。

  一是从“被定义”到“自定义”在工作中,人们被KPI定义,被岗位定义。而在“图歌乐”的创作过程中,每个普通用户都能重新获得定义权:定义自己的情绪,定义自己的表达方式,定义自己与家人、与工作、与朋友的关系。《反卷引力波》等AI歌不仅是个体疲惫无奈中的娱乐消遣,也是职场文化一种个性倔强的展现。二是从“工具人”到“创作人”格子楼里,人们常常感觉自己像被时时监控的一颗螺丝钉。但在AI音乐创作的那一刻,就从被动的执行者变成了主动的创作者。这种身份转换带来的心理满足,有效地补偿了工作中的无力感和疏离感。三是情绪的结构整理将散乱的情绪通过音乐创作进行结构化表达,本身就是一个心理疗愈的过程。用户不仅宣泄了情绪,更重要的是完成了对自身状态的梳理和反思,实现了“表达是本能,自嘲是盔甲,自愈是刚需”的自我调节,找到了个体身心和工作场域的同向融合新路径。


微信图片_20251010194920_62_30.jpg


  三、 社群联结:从“个体表达”到“群体共鸣”

  “画音新飒”的乐趣具有天然的社交属性,已经从个人创作扩展为群体现象,形成了基于情感共鸣的数字化社群,应用在文旅、饮食等许多领域。这种日常表达,与手机普惠性特质和“图歌乐”的低门槛、高表现力紧密相连。“图歌乐”不同于专业音乐人要发表要表演要比赛的严谨态度和审慎习惯,所以,通过朋友圈,各种生活群、娱乐群、商业群等,完成了从“个体表达”到“群体共鸣”的社会联结,实现了国际化的发散式传播。从心理学维度而言,就是普通人从不懂绘画、音乐的零基础开始,借助AI创作与消费,直击内在的情感核心,获得亲友的共情与共鸣。这种即兴创作的“乐趣”,在评论区的点赞中,容易形成强大的心理确认。让人感觉到“原来大家都一样”,而我领先用AI音乐替他们作了发声。不仅有利于缓解孤独感和焦虑感,而且会形成主动寻求社会联结和职业自信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培育文艺素养,提升职业能力。

  一是创意化表达不同地域共创的释放压力歌曲,将日常压力和无奈转化为创意内容,一般不在正式场合出现,大多在网络对话框和各种交流群出现。这种集体创作不仅释放了压力,还增强了同行业及相关行业的凝聚力,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职场亚文化。二是跨地域的共同提升分散在不同城市的微信朋友,因为相似的工作经历和情感体验,通过“图歌乐”进行交流合作。基于共同处境形成的“数字部落”,为彼此提供了情感归属和精神支持。值得肯定的是,由于跨区域跨国家的AI音乐作品交流,许多人某类知识的匮乏和艺术素养的短板会在交流中得到弥补和提升。这种提升还涉及对生活职业的认知,工作技术技巧的获取和丰富。三是新型社交变现在“图歌乐”创作的AI音乐,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社交资产。看到谁的作品非常好,随手“打赏”,一首AI歌,有几十元、几百元,几千元不等。甚至可以自己付费提出主题和要求,让歌星或者AI音乐达人为自己创作生日歌、开业歌、企业歌等更容易引发周围人的共鸣和互动。有了互动,就有了消费的可能,就有了变现的场域。


  四、 文化定义:“图歌乐”可以“更时尚”

  “图歌乐”所代表的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的定义。它重新诠释了什么是AI时代的“更时尚”。据相关资料记载,“时尚”常与“新潮”相联系,是时间与崇尚两个词的结合体,其特征是新奇性、相互追随仿效及流行的时间性。为什么说“图歌乐”“更时尚”,是因为用户个体不像穿时尚衣服或者背时尚包一样,只是被动体验,而成为创作者的一部分,与AI共同创意、共同创作,共同完成、共同体验。“图歌乐”现象已经超出了技术革新的表层意义,折射出数智时代文化与艺术消费的范式迁移,成为一种极代表性的文化表征。具有真实性、驾驭性、即时性和意义性特征。

  一是时尚“真实表达”包装过度、渲染过度的当下,商业味道越来越浓的时代,趋利主义者的自我掩盖和美化遮蔽,使得敢于展现真实自我、包括自己的脆弱和困惑,反而成为了一种勇气和魅力的象征。二是时尚“技术驾驭”当代新时尚的弄潮儿,不是被动使用技术,而是主动驾驭技术。能够熟练运用AI工具进行创造性表达,创造性生产,成为数字原住民的身份标识和能力证明,实现了普通人与专业音乐人在AI平台上的平等交流,打破了普通人只能是音乐受众的被动局面,开始为新时代的音乐市场排兵布阵。三是时尚“即时创造”快节奏的生活中,能够快速响应、即时创作的能力备受推崇。“画音新飒”模式契合了“当下即永恒”的观点,满足了人们对即时表达、即时满足的追求。即便是专业音乐人,即兴创作一首新歌的时间,与“图歌乐”相比,除了在情感张力上的优势无可比拟,无论是歌词的逻辑,还是旋律的流畅,后者通过不断迭代,似乎距离越来越近。四是时尚“意义消费”新一代消费者更注重体验的价值和意义。创作一首AI歌曲带来的自我探索、情绪释放和社会联结,其价值大于被动消费。这是一种注重过程的意义消费。


微信图片_20251010194812_59_30.jpg


  五、 未来趋势:从“娱乐工具”到“共同进化”

  “图歌乐”作为一种新兴的融合视听与互动体验的综合性媒介,其发展潜力远不止于娱乐消遣。它正在演变为一种新型的思想情感交流场域,推动着人们情感联结、认知协同和文艺共创,实现着个体和群体的共同进化,在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职场心理健康的新工具由于突破了传统媒介的单向传递的局限,个体与个体在共创共享中实现情感释放与认同的构建。企业可以将AI音乐创作纳入员工关怀计划,为员工提供情绪表达和压力疏解的新渠道。通过组织创作比赛等活动,提升团队凝聚力,改善组织氛围。二文化创作的新范式“画音新飒”模式将推动文艺创作的大众化进程。更多普通人可以参与到音乐、诗歌、美术、舞蹈等相关文艺内容的创作中,丰富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彰显了群体智慧的融合与协同创造。抽象知识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音乐情境体验,提升了学习效能。三代际沟通的新桥梁不同年龄段的人可以通过AI音乐创作找到共同语言,用音乐表达彼此的理解和关怀,缓解数字化时代的代际隔阂。可以强化社群归属感,在文化传播、公共议题和社会创新实践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图歌乐”及其“画音新飒”理念,代表了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和生存智慧,为现代职场提供了一个创造性情感表达出口,让每个人都能在算法的世界里拥有属于自己的声音。这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生存策略:用创造对抗不适,用表达维护尊严,用连接消除孤独。时尚,不是追随潮流,而是创造潮流,不是被动消费,而是主动表达。“画音新飒”中的“飒生活”不仅是音乐,更是那种在压力中保持创意、在困境中寻找乐趣、在工具化生存中捍卫人性的艺术态度。在数字化与人性化深度融合的未来,“图歌乐”之类的AI音乐平台可能成为赋能个体、实现群体进化的一种常用载体。

  2025年9月19日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