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由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新闻出版局指导,天津出版传媒集团、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主办,百花文艺出版社、中新天津生态城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天津海河传媒中心文艺频道承办的第二十一届百花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天津举行。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陈彦,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吴尚之,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韬奋基金会理事长刘伯根等文学界、出版界嘉宾,以及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著名编剧、导演陈宇,著名演员刘敏涛等文艺界嘉宾出席颁奖典礼。两百余位作家、评论家、文学期刊编辑、读者代表、特邀嘉宾、媒体记者在现场共同见证文学的力量。
颁奖典礼上,刘兰芳、陈彦、郝振省、刘伯根、陈宇、刘敏涛受聘为第五届百花文艺周学术顾问,并共同为第五届百花文艺周启幕。
引领风尚 见证新时代文学的力量
以百花之名,汇聚文学星河。百花文学奖始终以读者之心体察文学温度,以专业之选顺应时代变迁。这不仅彰显了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多元面貌,更折射出文学与大众、与时代之间持续而深远的联结。第二十一届百花文学奖共有45篇作品分获8类文学奖项,包括短篇小说奖(10篇)、中篇小说奖(10篇)、长篇小说奖(2篇)、微型小说奖(5篇)、散文奖(10篇)、科幻文学奖(3篇)、网络文学奖(3篇)、影视剧改编价值奖(2篇)。拥有四十余年历史的百花文学奖,又一次为文学的灿烂星空增添了耀眼光芒。来自《人民文学》《收获》《十月》《当代》《北京文学》《长江文艺》《芙蓉》《清明》《草原》《特区文学》《野草》《海燕》等文学期刊的27位编辑获得编辑奖,30位读者获得读者奖。
颁奖典礼上,作家蔡崇达、肖勤、津子围、衣向东、袁炳发、贾梦玮、王威廉、肖睿、城城与蝉、赖继,编辑阿霞,以及读者赵毓文,代表各奖项获奖者发表了获奖感言。
天津市滨海新区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徐恒与中新天津生态城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国良为短篇小说奖获奖者颁奖
蔡崇达代表短篇小说奖获奖者发言
蔡崇达表示,在时代裹挟中,人们不得不告别自己的来处,抵达未知的生活。“故乡并非仅是土地,更是每一个经过我们生命的人——他们共同构成了我们的精神源头,被沉淀为风土、习俗与理念,我们互为彼此的故乡。我通过写作,试图为这些漂泊的灵魂重建精神的故乡。希望我和这个时代这么多创作者的努力,能陪伴人重新看见、发现我们正在一同构成的故乡。”
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张宁宁与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利来友为中篇小说奖获奖者颁奖
肖勤在感言中将文学视为心灵之光,她认为写作者以文字构筑向阳之屋,正如《小说月报》封面上那一间间理想中的房间——它们不仅存在于纸页之间,更栖居于读者对世界的期待与善意之中。“这个世界深情又凉薄,浩瀚又狭小,文学或许写不尽悲喜,也或许安抚不了残缺,但她能照见自己的江河星辰,岁月花开。祝愿在这束璀璨的光里,我们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花海。”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陈彦为长篇小说奖获奖者颁奖
作为《小说月报》三十多年的老作家,津子围说:“感谢时代生活,让我真切地体会到生命的意义,感受到人间值得。《小说月报》是一座繁荣不衰的文学百花园,我将继续深入生活,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努力为这座百花园增添新的色彩。”
时隔多年再次获奖的衣向东难掩激动,他直言没有《小说月报》的支持,就没有他今天的文学成绩,“我真心希望《小说月报》越办越好,也愿意继续为读者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班峰与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长夏一鸣为微型小说奖获奖者颁奖
深耕微型小说创作三十余年的袁炳发回首来路,感慨良多:“二十多岁时的一个偶然机缘,作为一个狂热的文学爱好者,我第一次接触微型小说文本。独特的构思、巧妙的布局、浓缩的人世悲欢,一下子牢牢吸引了我。从那以后,我就别无选择地爱上了微型小说。就这样,一路写来,微型小说已经渗透到我的血液之中,成为我生命中没有终点的一条路。”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胡彦威与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宁肯为散文奖获奖者颁奖
在贾梦玮的眼中,文学奖和获奖者之间是互相成就的关系:“作家精神情感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散文的气与格。散文的进步和成长,更多地体现在作家的学识境界、胸襟情怀的成长。文学奖鼓励散文的进步和成长,其实奖励的是文本背后的那个人,是作家的精神修行和文学姿态的保持。”他希望有更多的优秀作家、优秀作品为百花文学奖增光添彩,有更多的优秀作家以获得百花文学奖为骄傲。
天津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桂元与西班牙汉学家夏海明为科幻小说奖获奖者颁奖
贾梦玮代表散文奖获奖者发言
王威廉欣喜地看到,科幻不再是少数人的孤岛,而是万川汇流。“歌手、舞者、程序员、外卖员……越来越多不同身份的人提笔,他们都在用科幻故事回应这个科幻时代的存在焦虑,我们所有人一起在试探未来。每一种身份,都是一束折射时代的光。当这些光束交汇,我们便能看清通往明天的路标:未来,人如何继续创造自身的价值与意义?”王威廉说,“我代所有科幻写作者接过这份荣耀,也向每一位正在书写明天的你致敬。让我们永远发问,永远想象。”
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苏坚与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月关为网络文学奖获奖者颁奖
一边尝试新形态小说创作,一边积极探索作品发表和推广形式的肖睿,谈到了打破文学界限的重要性:“文学在我心中是和草原和沙漠一样浩瀚博大的事物。在文学这片天地里,重要的不是界限,而是让文脉生生不息。此刻,我已经看到了这片天地的无限未来。”
城城与蝉感慨:“今天能站在百花文学奖的舞台上,我感到非常荣幸。这份荣誉对我而言,不仅是一份鼓励与认可,更是一种责任与鞭策。未来我将更加用心创作,继续用真诚的笔触,记录生活温度与人性光辉,不辜负大家的期待。”
著名编剧、导演陈宇与著名演员刘敏涛为影视剧改编价值奖获奖者颁奖
一直致力于影视剧创作的赖继,感谢百花文学奖搭建起影像与文字之间的桥梁,进而赋予他前行的力量。他说:“那些被文字凝固的瞬间,在影像中重新流淌,星辰的碎片散落在镜头旁,等待创作者去拾起、点燃。我们今天站在这道桥梁之上,看见彼此眼中的光,那便是故事最原始的火种。我会继续努力,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创作,探索文字与影像交汇的无限可能。愿每一帧画面都能承载思想的重量,每一个故事都能触动心灵的共鸣。”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与韬奋基金会会长刘伯根为编辑奖获奖者颁奖
“文学是一场动人的奔赴,而编辑,正是这场奔赴中可靠的同行者。”阿霞说百花文学奖编辑奖是她编辑生涯中最看重、最珍视的荣誉,“不仅因为它来自专业的肯定,更因为它背后传递着无数读者的声音。在当下的文学评奖体系中,为文学期刊编辑设立的奖项寥寥无几。百花文学奖不光能评出好作品,还看得见幕后编辑的辛苦和价值,让我们特别感动。”她还盛赞百花文学奖对文学新力量的重视与鼓励,称这源于始终如一的真诚和对文学的尊重,“愿百花长青,文学常在”。
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线装书局总经理兼总编辑王利明与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兼新闻出版文字规范化工委主任、学习出版社社长马国仓为读者奖获奖代表颁奖
赵毓文是河北承德平泉县城的一位普通高中教师,此次作为读者奖获奖代表受邀到现场领奖。他充满感激地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一本《小说月报》,上面选载了王润滋的《内当家》等优秀作品,读来爱不释手,那期杂志我至今珍存。自此我开始订阅《小说月报》《散文》等杂志,一读就是几十年,百花社的书刊成为我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窗口。心有百花,生活也充满了芬芳。祝愿作家们妙笔生花,写出传世之作;更祝愿百花文艺出版社越办越好,姹紫嫣红于中国文坛!”
开放包容 在文化自觉中守正创新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天津丰厚的文化土壤孕育了百花文艺出版社与百花文学奖这一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自1958年建社以来,百花文艺出版社六十七载坚守文学品质与文化使命,推出一大批文学经典,包括茅盾、巴金、老舍、孙犁等文学巨匠的代表作品,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奖项,书写了中国文学出版界的辉煌篇章。
四十余年来,百花文学奖始终与中国社会变迁同频共振,与人民群众情感同构共鸣。它不仅是文学创作成果的展示平台,更是文化生产创新的动力引擎,在传统与创新、本土与国际、文学价值与跨媒介转化之间构建起充满活力的文化对话空间。其发展历程深刻证明,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文学评奖,必须兼具扎根现实的人民情怀、关照时代的宏大视野与拥抱变革的文化自信。
百花文学奖的发展历程,堪称一部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生态嬗变的微观史诗。其前身为百花文艺出版社品牌期刊《小说月报》创设的“百花奖”,自1984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以遴选当代文学佳作为使命。2015年,第十六届增设“散文奖”,并升级为“百花文学奖”;2017年,第十七届增设“影视剧改编价值奖”;2019年,第十八届增设“科幻文学奖”;2023年,第二十届增设“网络文学奖”。时至第二十一届,百花文学奖再次顺应新大众文艺蓬勃发展的时代语境,增设“微型小说奖”,构建起集长、中、短篇及微型小说,以及散文、科幻文学、网络文学与影视改编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学评价体系。
第二十一届百花文学奖评奖工作于2025年3月正式启动,继续坚持奖掖题材新颖、风格多样、深刻反映时代变革、富有艺术感染力、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依据读者票选、评委会终评结果产生最终获奖作品。其中,影视剧改编价值奖、编辑奖、读者奖由组委会评出,网络文学奖由机构推荐、评委会评出。小说类奖项、散文奖及科幻文学奖的候选作品来自2023年、2024年出版的《小说月报》《小说月报·大字版》《小说月报·原创版》《微型小说月报》《散文》《散文海外版》《科幻立方》。
百花文学奖通过构建“读者投票与专家评审相结合”的双轨评选机制,打造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文学评价场域。这一机制既确保专业评审的权威性,又充分尊重大众审美的主体地位,在主流价值导向与民间情感表达之间架起有机联结的桥梁,使文学不再局限于精英话语体系,而是真正融入社会日常,成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个持续四十余年的文学奖项,百花文学奖通过动态的评选机制与类别拓展,实现了对当代文学创作现场的实时追踪与经典化建构。每一届获奖作品集合均可视为一个时代美学风格与思想观念的镜像折射,不仅记录了社会变迁的情感轨迹,更参与塑造了时代的文化精神。这种与时俱进的特质,使百花文学奖成为观测中国文学发展走向的重要文化指标。
百花文学奖打破了传统文学评奖的媒介壁垒,率先将影视改编、网络文学、科幻文学等新兴形态纳入评价体系。这种开放包容的姿态,不仅反映了其对技术变革与艺术融合的敏锐洞察,更体现了一种文化自觉:在媒介融合的时代,文学的价值实现方式正在向多维度、跨形态、交互式转变。不同艺术形式和媒介表述形态在此相互激发,共同拓展文学表达的边界。正如评论家刘大先所说:“百花文学奖已通过持续的实践将自身打造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闪亮品牌。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学的当代历程、现实成就与动态演变……近年来的趋势中更是显示出不同艺术形式和媒介表述形态相互融合、彼此促进的迹象,这一切显示了中国文学充满可能、富含潜力的愿景。”
以文润城 奏响新大众文艺时代强音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第二十一届百花文学奖颁奖典礼,通过文学与艺术的深度交融,呈现出文学在当代社会中的多维价值与使命。
颁奖典礼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高雅、杨富江与天津海河传媒中心主持人苗青、子骞联袂主持。精心编排的文艺节目集艺术感染力与时代精神于一体:自然音乐器乐表演《文学的交响诗》由国际音乐艺术家陈志鹏领衔,实现了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跨界融合;天津歌舞剧院芭蕾舞团的《汐月同升》则以身体语汇模拟渤海湾潮汐律动,意象化地呈现出“海上生明月”的东方诗学意境;四川籁之音歌行合唱团的《星辰大海》、朗诵《熠熠的光》以及刘兰芳的评书表演《岳飞传》,则共同构建起贯通历史与现实的视听现场。
主持人 杨富江 苗青 子骞 高雅
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 刘兰芳
器乐表演《文学的交响诗》
芭蕾舞《汐月同升》
歌曲《星辰大海》
朗诵《熠熠的光》
文学始于书写,在传播与转化中彰显社会价值的升华与抵达。今天的百花文学奖,已不单是一项评奖活动,而是一个融合创作、出版、传播、转化于一体的文化生态系统。百花文学奖不断拓展边界,由其衍生出的“百花文艺周”,已成为天津一年一度全民阅读活动的靓丽名片。
以第二十一届百花文学奖颁奖典礼为重磅环节的第五届百花文艺周,继续秉持“让文艺点亮生活”理念,主办方邀请众多文艺名家,通过主题讲座、新书分享、作家进校园、文化展览等多元形式,构建文艺创作、传播与跨界融合的聚合平台。
9月20日上午,第五届百花文艺周系列活动之“隐秘的接力——代际作家对话会”在天津生态城希尔顿酒店举行。百花文艺出版社总编辑汪惠仁与作家老藤、李修文、黄咏梅、王威廉围绕文学对真善美的追求、人性的深度开掘、民族精神图谱的描绘,以及在新媒介语境下如何焕发文学新生等议题展开深入对话。不同代际的写作者坦诚交流,折射出当代中国文学的精神谱系与发展动向,亦可视为对“文学何以回应时代”这一命题的深刻实践。
与此同时,第五届百花文艺周系列活动之“新大众文艺语境下文学期刊的守正与探索——《小说月报》《散文》创刊四十五周年座谈会”在国家海洋博物馆报告厅举行。来自《人民文学》《小说选刊》《当代》《花城》《芙蓉》《青年作家》等文学期刊代表,高校学者卢桢、邱雪松、鲍国华,作家田耳、王月鹏、朱文颖、周荣池、班宇、人邻,读者刘凌霄等共聚一堂,围绕新大众文艺语境下文学期刊的守正与探索,以及《小说月报》《散文》的办刊实践、传播影响、学术价值等展开深入研讨。
9月21日上午,“阅读新时代”主题征文天津站活动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图书馆举行。吴尚之、张宁宁、郝振省、刘伯根、马国仓、武远明、利来友、班峰、方华、张云峰、丁一平、梁志、孙宏航、刘洁等嘉宾,共同见证主题征文天津站启动。主题征文天津站面向天津读者,征集书评、刊评、阅读心得等,引导广大读者通过“阅读好书刊 分享好故事”,加深对新时代内涵的理解。活动现场还发布了2025“阅读新时代”主题征文荐读书目(第二辑)和2025“阅读新时代”主题征文荐读书目(天津专辑),并向天津市滨海新区的五所学校捐赠了图书。
第五届百花文艺周、第二十一届百花文学奖得到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云听、数传集团、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鹏润印刷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协助,颁奖典礼通过新华网、央广网、央视频、云听、文艺报、微博文学、新文艺视频号、天津出版传媒集团视频号、小说月报视频号等三十余家平台进行了现场直播,并获得《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日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中国作家网、澎湃新闻、封面新闻、顶端新闻、《钱江晚报》、《天津日报》、津云等数十家媒体的宣传报道,文学的力量借此跨越山海,抵达万千心灵。
从线下雅集到云端直播,从天津一城辐射至全国乃至海外,百花文艺周、百花文学奖正以开放、现代、立体的方式,积极推动文学融入公众生活、参与时代精神的构建。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