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 > 传媒

故乡几万里 | 人民日报关注!跨越世纪的蜀加情缘

来源:北京广播网    编辑:Emily     浏览量:
2025-09-24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鲁迅                                             

  9月12日至13日,第二届金熊猫奖评选活动在四川成都圆满举行,此次活动受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本届金熊猫奖以"光影之约·遇见美好"为主题,设立了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四大单元,共征集到来自126个国家和地区的5343部作品参评,最终评选出27个奖项。

111.jpg

  《人民日报》在报道中特别指出,纪录片《故乡几万里》的导演高松荣获本届金熊猫奖纪录片单元最佳导演奖。

333.jpg

  该片讲述了自1892年以来跨越中西医学文明交流的动人历程,聚焦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创办者启尔德与启希贤夫妇、“中国牙科之父”林则、华西医学院院长启真道博士、“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文幼章等重要人物,以真实感人的案例展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谱写出一曲东西方文明互鉴的宏伟诗篇。

  影片将个人命运置于宏大历史背景中展开叙事,既呈现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也映射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变迁。个人史与国家史交相辉映,共同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沧桑巨变的历史长卷。

  2025年,适逢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光影艺术始终承载着记录时代、书写生活的使命。在全球视野下,影视作品发挥着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作用,为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搭建理解与对话的桥梁,助力多元文明和美共生。甲骨易希望观众能通过这部影片了解这段感人至深却鲜为人知的历史,铭记其中所承载的、联结中加两国人民的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


  01 八十年的聚会与一个答案

  《故乡几万里》的创作灵感源于一个真实事件:在加拿大多伦多,每年十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总有一群加拿大人相约来到当地的一家中餐馆,一起品尝中国菜、唱中文童谣、分享他们与中国——尤其是四川——有关的故事。参与聚会的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自己或家人曾在中国四川生活。如今,参与者的年龄最大的已逾九十岁。

222.jpg

图/加拿大多伦多学校校友聚会

  这一聚会已持续近八十年从未间断。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些耄耋老人将这样的相聚视作一场庄严的仪式,跨越时间长河坚守至今?又为什么,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会成为他们一生难以割舍的乡愁?正是这些疑问,推动主创团队踏上寻访历史的旅程,最终诞生了纪录片《故乡几万里》。

  这些加拿大人中,有的医生放弃了在故乡的优渥生活,选择扎根四川,为当地百姓解除病痛,他们走街串巷,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爱心赢得了民众的尊敬与爱戴;有的教育者则致力于传播知识,在简陋的条件下创办学校,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子,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他们的故事,如同璀璨星辰,点缀在历史的长河中,见证了中加两国人民之间跨越时空的深厚情谊。《故乡几万里》这部纪录片以这些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深情的叙述方式,将这段跨越世纪的蜀加情缘娓娓道来,让观众在感受个人命运起伏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文明交流互鉴的伟大力量。


  02 四段故事,一份跨越山海的情谊

  《故乡几万里》这部影片主要详细讲述了四段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创办者启尔德夫妇,为四川现代医学与教育体系的建立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启尔德为更好地与患者沟通,刻苦学习中文,甚至编写了面向外国人的四川方言教材。此外,他还创立了四川第一个红十字会,在辛亥革命期间积极救治伤员。启尔德的妻子启希贤则是四川第一位女医生,创办了第一所妇儿专科医院,并参与发起反缠足运动。夫妇二人将毕生心血奉献给中国的医疗与教育事业,其家族三代人持续在华行医和执教超过六十年。

  被誉为“中国牙科之父”的林则教授与时任华西医学院院长的启真道博士,同样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这也正是诺尔曼·白求恩的母校。启真道是启尔德的长子,继承了父亲衣钵的他和林则教授在成都建立起与国际水平接轨的医学教育及诊疗体系,为中国培养了大量杰出本土医学人才。在华工作期间,他们对中国产生了深厚情感。甚至直至生命尽头,回到中国仍是启真道最后的心愿。

  影片还讲述了一批外国友人在四川度过的童年趣事,在中国度过的经历孕育了他们持续八十余年的“中国情结”。百年前,他们因各种机缘来到中国的成都加拿大学校,从此爱上这片土地,并以生命与情感与之紧密相连。中国,成为他们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也正因如此,他们年复一年相聚于多伦多的中餐馆,共同追忆在那片东方土地上经历的岁月。这一年度聚会,至今已延续超过八十年。

555.jpg

  文幼章——致力于追求世界和平友好事业,世界著名的和平战士。他是在四川乐山出生的加拿大人,始终视中国为故乡,并深切关怀普通百姓的命运。青年时期的他在川工作期间,结识了同样关心中国社会议题的同胞云从龙,目睹了战争期间四川人民所受灾难的他们,决心帮助这片土地上的人。志同道合的二人很快成为思想上的战友,在风云激荡的年代以不同方式投身中国革命的洪流,最终成为“中国人民永远的朋友”。


  03 从历史照见未来

  影片《故乡几万里》不仅是对往昔岁月的深情回望,更是对当下与未来的深刻启迪。它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真实的故事,生动诠释了跨越国界的人道主义精神与文明互鉴的力量。在全球化进程面临挑战的今天,这段历史提醒我们,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完全可以通过真诚的交流与互助,建立起深厚而持久的友谊。

  甲骨易十分荣幸能够参与这部作品的配音和后期工作,我们始终秉承“我们更懂世界,让世界更懂我们”的企业使命,致力于通过语言与文化的桥梁,促进国际间的理解与信任。正如这部纪录片所展现的,跨越山海的情谊需要被记录、被传颂,更需要被一代代人理解和延续。甲骨易希望以自身的专业与努力,让更多这样动人的故事被世界看见,为促进多元文明的美美与共贡献一份力量。

  该片自播出以来,在中外观众中引发强烈共鸣。许多观众表示,影片让他们重新认识了那段跨越山海的情谊,也为今日中加乃至世界各国之间的民间交往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正如评委会纪录片单元主席帕特里克·霍尔说:“当我们谈论纪录片时,我们谈论的是关乎每个人生活的故事。”这部纪录片用真实的镜头语言,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共同情感与追求娓娓道来,让观众深刻感受到,无论身处何方,人类对和平、友谊与理解的渴望是相通的。它不仅是一部历史记录,更是一面映照当下的镜子,提醒我们在多元世界中保持开放与包容,用真诚的交流消弭隔阂。

  《光明日报》这样评价《故乡几万里》:该片既有令人感动的人物故事,也有中国近代史上重大的历史背景,回避了大量文献资料带来的枯燥单调,借助当事人的叙事、用生动的呈现方式特别是有温度的故事,把个体人物命运故事置于宏大时代背景中讲述,展开了荡气回肠的家国情怀、沧海桑田的历史巨变。在一步步唤醒历史的同时,也让观众真切看到,这些超越国界的人类情感故事,处处闪耀着“爱我所爱、无问西东”的国际主义光芒。

444.jpg

图 /《故乡几万里》 /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门前纪念“西医入川”雕塑

  这段流淌在时间长河中的佳话,必将随着影片的传播,让这份跨越万里的故乡之爱,感染和鼓舞更多的心灵。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