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尚 > 奢华品质

钻石交易所动态:天然钻石国际贸易的新动向

来源:搜狐    编辑:Emily     浏览量:
2025-08-19

  近年来,全球钻石交易所作为天然钻石国际贸易的核心枢纽,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受地缘政治、消费需求演变、可持续发展趋势及技术创新等多重因素影响,天然钻石的国际贸易格局、交易规则和市场策略均呈现新动向。


  全球主要钻石交易所的新动态

  全球钻石交易高度集中于少数核心交易所,自2023年以来,这些交易所在政策适应、技术升级及市场拓展方面动作频繁:


  1. 比利时安特卫普:传统中心的“韧性突围”

  安特卫普是全球最大的钻石交易中心(占全球毛坯钻石交易量约70%),近年面临俄乌冲突、能源危机及实验室培育钻石冲击,但仍通过以下策略巩固地位:

  • 强化“天然钻石”标签:针对实验室培育钻石的竞争,安特卫普钻石交易所(AWDC)联合行业机构推出“天然钻石认证计划”,要求所有在交易所交易的毛坯及成品钻石需提供清晰的来源证明(如金伯利进程证书),并标注“天然”标识,避免与实验室培育钻石混淆。

  • 技术赋能交易效率:2023年推出“安特卫普数字交易所”(ADE)试点,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钻石溯源、交易记录透明化,缩短中小型交易的时间成本(传统交易需3-5天,数字化可压缩至1天内)。

  • 深化与中国市场合作:2023年与中国上海钻石交易所(SDE)签署合作备忘录,推动两地钻石通关便利化(如简化清关流程、互认检测标准),吸引更多中国珠宝商参与安特卫普毛坯钻石拍卖。


  2.印度孟买:加工中心的“量价博弈”

  印度是全球90%以上的钻石切割打磨中心,其孟买钻石交易所(BDB)的核心动向围绕成本控制与需求适配展开:

  • 应对毛坯价格波动:受俄罗斯毛坯钻石出口受限(西方制裁)及阿尔罗萨公司(俄罗斯最大矿商)调整销售策略影响,2023年印度进口的俄罗斯毛坯钻石量同比下降约30%,孟买交易所推动本土加工企业转向非洲(如博茨瓦纳、南非)及加拿大毛坯,同时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中小型工厂合并比例上升15%)。

  • 聚焦中低端市场:受全球经济疲软影响,高端珠宝需求放缓,孟买交易所引导企业转向1克拉以下的“婚庆刚需”钻石加工,通过批量生产(单批次超万颗)和薄利多销维持利润,2023年印度出口的小颗粒钻石占全球市场份额升至65%(2020年为58%)。


  3.美国纽约:高端市场的“品牌绑定”

  纽约钻石交易所(DNC)以高端毛坯及成品钻石交易为主,近年更注重与顶级珠宝品牌深度绑定:

  • 定制化服务升级:针对卡地亚、蒂芙尼等品牌的需求,推出“专属毛坯定制”服务,交易所联合矿商提前锁定稀有颜色(如粉钻、蓝钻)或特殊形状(如梨形、心形)的原石,确保品牌独家供应。

  • 可持续发展溢价:2023年联合检测机构推出“负责任采购钻石”分级标准,要求交易的高端钻石需符合“无冲突开采、环境友好、劳工权益保障”三大条件,符合条件的钻石可获得额外溢价(约5%-10%),吸引注重ESG(环境、社会、治理)的投资者。


  4.中国上海:新兴市场的“增长引擎”

  上海钻石交易所(SDE)作为中国唯一的钻石进出口交易平台,近年依托国内市场潜力快速增长:

  • 政策红利释放:2023年中国下调钻石进口关税(从3%降至1%),并简化进口流程(试点“单一窗口”通关),推动SDE交易额同比增长22%(达85亿美元),占全球毛坯钻石交易量的12%(2020年仅为8%)。

  • 本土品牌崛起:周大福、周生生等中国珠宝品牌通过SDE直接采购毛坯钻石,减少中间环节(传统需经香港或安特卫普转口),成本降低约10%;同时,SDE推动“中国设计”钻石珠宝出口(如古法金镶嵌钻石首饰),2023年出口额同比增长35%。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