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知砚作为制片人,她参与的作品在国际影展中频频亮相,而她本人也以跨文化视觉背景和独特的制片方法,在年轻的创作者中脱颖而出。
李知砚本科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后又在美国 Art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完成了电影的系统训练,结合中、韩、美三方的美学视角,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创作方法:在艺术风格与技术创新之间找到平衡。
《Ligeia》:有限预算下实现高质感哥特视觉
在短片 《Ligeia》 中,李知砚需要在有限的预算条件下完成一部极具视觉野心的哥特风格作品。她从前期开发阶段就与导演一起确立影片的整体视觉基调,在美术、摄影和灯光部门之间不断整合资源,既确保风格统一,又控制成本。
影片中大量使用镜面反射和多层影像叠加的设计,她协同摄影团队,定制了精准的拍摄角度与机位方案,解决了拍摄过程中常见的穿帮问题。最终,这种镜像叙事手法不仅强化了影片的主题,也让视觉效果极具冲击力。
《Ligeia》最终入围洛杉矶国际短片电影节(LA Shorts),这也是美国奥斯卡®、BAFTA、加拿大电影奖的认证影展,作品因此获得了更广泛的国际关注。
《LIMINAL》:融合东方留白与西方影像结构
与《Ligeia》的哥特风格不同,《LIMINAL》是一部高度实验性的短片。影片通过极简的对话与超现实意象,讲述两位“自我”在荒漠中相遇,在虚实交错的“门槛”之地探索身份、自由与选择。
在这部影片中,李知砚从前期阶段起就与导演紧密合作,确立了整体视觉基调,帮助导演将抽象的创意转化为可被捕捉的影像语言。她提出了一种东方留白美学与西方叙事结构的融合方案:
• 在视觉上使用大量留白空间、长镜头和自然声场,让观众在“沉默”中感受人物心理;
• 同时在节奏和结构上保持西方影像的推进性,让影片既具哲思感,又保持观赏性。
在拍摄沙漠段落时,她设计并引入了一套定制化的轻量化轨道与云台结合系统,在极少器材支持下拍出了“漂浮式”的流动影像,为影片增添了一种介于真实与梦境之间的超现实质感。
《LIMINAL》的独特影像语言和跨文化创作方法,使影片在多家BAFTA认证的国际影展上入选,并在实验电影单元获得高度关注。
《Fragile》:亲密凝视下的心理错位
《Fragile》是一部心理现实主义短片,围绕一位中风后父亲的主观视角展开,他在家庭照护与个人偏执之间逐渐失衡。影片要求观众沉浸在主人公的精神世界中,分不清现实与幻觉的界限。
她还协调了摄影、美术和灯光团队,让三方在同一情绪基调下工作:通过低饱和度的色彩、柔和的自然光控制和细腻的空间质感,创造出一种“表面平静、内心暗涌”的视觉氛围。同时,她提出用微小的布景调整和光影切换,在同一场景内拍出不同心理状态下的空间感,让家庭空间在人物的精神错乱中“失去稳定性”。
这种“空间心理错位”的方法既提升了影片的艺术表现力,又避免了昂贵的特效投入。《Fragile》也在多家国际影展亮相,受到业内关注。
LZ Rental:支持独立创作与女性影像
除了在作品中推动视觉创新,李知砚还创立了 LZ Rental,这是洛杉矶唯一的女性制片主导影视器材租赁公司。LZ Rental 为大量学生创作者、独立导演、女性团队提供设备支持、制片咨询和资源共享。
通过 LZ Rental,李知砚在本地建立了一个创作支持网络,让更多年轻导演和独立制片人能够在有限预算中实现高质量作品。这不仅降低了新锐创作者的入行门槛,也推动了多元化影像在美国独立电影生态中的发展。
结语
从哥特式的《Ligeia》,到跨文化影像实验《LIMINAL》,再到心理现实主义的《Fragile》,李知砚在每部作品中都扮演了核心的创意推动者角色:确立视觉基调、整合资源、推动风格创新,并在有限预算中实现高水准的艺术表达。
她的作品在多个国际影展入围和放映,而她本人通过 LZ Rental 也为本地创作者提供持续支持,推动了跨文化叙事和独立影像的发展。
在未来的创作中,她希望继续探索多元化的影像语言,让更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故事在全球影像舞台上被看见。(文/张璇)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