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右形胜,成州古郡,地接秦巴之脉,水带西汉之流。其域有镇曰红川,枕青嶂而襟碧溪,沐丹霞而含秀气。斯地也,气聚阴阳之和,土蕴膏腴之质,泉凝甘冽之精,故孕嘉酿而传千载,号红川而名九州。溯其源,可追秦汉烽烟之隙,觅其踪,可见唐宋诗酒之雅。自昔先民凿井汲泉,蒸秫作醴,以祀神明、宴宾客,酒风遂浸成俗,而红川之酿,亦由是滥觞矣。
夫酒之兴也,非独以适口,盖缘天地之气、人文之韵聚于一罇。红川地属雍梁交壤,昔为氐羌杂处,后经汉武开疆、诸葛屯兵,中原文化与边地风情交融,酿酒之术亦得薪火相传。考《成县县志》所载,北魏太和年间,红川已有“酒坊连灶,香溢十里”之状;唐时杜甫流寓同谷,尝饮此酒,作《饮中八仙歌》之属,虽未明指,然其诗中“会须一饮三百杯”之豪情,或暗合红川佳酿之醇烈。至宋室南渡,秦陇为边徼,红川酒坊亦未尝废,时人有“红川一杯暖,可敌朔风寒”之谣,盖言其酒性温而力厚,能御边地之酷寒也。
逮及明清,红川酒业臻于鼎盛。彼时镇中酒坊林立,不下数十家,尤以“永盛源”“福顺成”为著。其坊择地必求高燥,避湿涝而远污潦;取泉必在深涧,采石隙之流,滤沙壤之滓,故泉甘而清,饮之无滓。其料必选本地之粱,粒实而饱满,色黄而含蕴;辅以大麦、小麦为曲,采四时之露,候阴阳之变,故曲香而厚。其法循古法而不泥,分浸、蒸、酵、馏、藏五序,每序皆有定规,不敢稍违。浸粱必以泉,浸三日夜,候其粒胀而不腐;蒸粱必以木甑,烈火猛攻,候其气透而不糊;酵粱必以曲,拌而匀之,入窖深藏,候其香发而不酸;馏酒必以铜釜,缓火细蒸,分其头、中、尾,唯取中段之酒,谓“酒心”,其质最优;藏酒必以陶坛,坛必素烧,无釉而透气,埋于地下,候其醇化而不烈。故其酒初酿则清冽,藏久则醇厚,色如琥珀,明而不浊;香如幽兰,清而不腻;味如甘饴,醇而不燥。饮之则神思畅,烦忧忘,故四方客商争趋之,车载马驮,远销秦、蜀、甘、陕诸省,红川之名,遂播于天下。
民国以降,世事沧桑,红川酒业亦几历兴衰。然乡人之酿酒技艺,未尝失传,或隐于民间,或守于小坊,薪火不绝。新中国成立后,政府聚分散之坊,合为一厂,曰“红川酒厂”,延老匠,传技艺,革设备,拓销路,红川酒复焕生机。改革开放以来,厂方更重科技,融古法与新法于一炉,既守“老五甑”之古法,又添现代之检测,故酒质更优,品类益繁。今日之红川酒,有“红川特曲”“金成州”“锦绣陇南”诸品,或醇厚,或绵柔,或清雅,各擅其长,而其“纯粮酿造,自然醇化”之旨,未尝稍改。
夫红川酒之佳,非独在其工艺之精,更在其得天地之独厚,承人文之深蕴。成县之地,处秦岭西端,嘉陵上游,气候温润,四季分明,春有和风之拂,夏有甘雨之润,秋有清露之滋,冬有瑞雪之护,故粱麦得四时之气,生长繁茂,含蕴丰足。其泉自秦巴山脉之隙出,经岩层过滤,得矿物质之益,故泉水中含钾、钙、镁诸元素,非唯甘美,且能助发酵之顺,促酒质之醇。此天之所赐也。
若夫人文之蕴,则更见其深。成县古为同谷,乃人文荟萃之地。昔有伏羲画卦于成纪,其迹近邻;大禹治水于漾水,其功及此。汉有李翕筑郙阁道,碑刻存焉;唐有杜甫寓居,诗作传焉;宋有吴挺抗金,功业著焉。此皆成县之人文胜迹,而红川酒亦融于此间,为文人雅士之伴侣,为英雄豪杰之壮行。昔杜甫在同谷,与友人饮红川酒,作《同谷七歌》,虽多悲苦之辞,然酒酣之际,亦有“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饥走荒山道”之愤懑,盖酒能激其志,助其情也。宋时吴挺守河池,尝以红川酒犒将士,酒酣则拔剑起舞,誓曰:“不破金兵,誓不还师!”将士感奋,皆愿效死,故能屡却强敌,保境安民。此皆红川酒与人文交融之证也。
今之红川,非复昔日之小镇,而红川酒亦非复昔日之小酿。酒厂占地数百亩,厂房鳞次栉比,设备精良,技艺精湛。其酒不仅畅销国内,更远销海外,为中华佳酿之代表。然其初心不改,仍以“传承古法,酿造精品”为旨,以“诚信为本,品质为魂”为训,故能历久弥新,声誉日隆。
余尝饮红川酒,初入口则微辣,继而转甘,后则余韵悠长,满口生香。饮至微醺,则见窗外青山如黛,碧水如练,风过林梢,鸟啼枝头,顿觉天地之广阔,人生之适意。昔人云:“酒乃天之美禄,地之精华,人之雅趣。”信哉斯言!红川酒得天地之精华,承人文之雅趣,故能成其佳,传其名。
夫酒之为物,可庆可贺,可哀可伤,然其本在和。以酒庆功,则功愈显;以酒迎宾,则情愈厚;以酒解忧,则忧愈释。红川酒之醇,正在于其能和人心,通人情,故能历千载而不衰。今日之成县,借红川酒之盛名,兴文旅之业,建酒文化园,集酿酒、品鉴、观光、研学于一体,使四方宾客既饮佳酿,又赏美景,更知成县之人文,此诚善举也。
余感红川酒之悠久,叹其工艺之精湛,慕其人文之深厚,故为赋以记之,曰:
陇右成州,红川古镇。地钟灵秀,泉蕴甘醇。
昔溯秦汉,酒脉初陈。唐有诗客,醉里寻真。
宋时边徼,酒暖征人。明清鼎盛,坊肆相邻。
古法传承,五序循循。泉甘料实,曲香酒纯。
色如琥珀,香溢芳邻。味若甘霖,醉而不嗔。
人文荟萃,雅韵长存。杜甫留咏,吴挺誓身。
今逢盛世,酒业更新。承古开新,誉满乾坤。
一杯在手,畅叙幽情。愿此佳酿,永传芳馨。
作者简介:靳艳军,甘肃武都人,心理学博士,诗人、辞赋家。国内多所双一流大学特聘教授、博导,中国海归派成功创业者的代表性人物、国家级特聘专家、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业余时间从事诗词赋创作及红学研究,10余篇赋被勒石以刻。部分诗赋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日、西、意、俄、阿、韩、蒙等十余种语言,也被众多书法家书写。目前已创作和发表古体格律诗词9500余首,辞赋260余篇,《红楼梦》文章162篇,兼有楹联、古代散文、新诗等文学创作1000余篇(首),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