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 > 摄影艺术

SmallRig在场揭秘超侧卫:突破地球引力的航空史诗见证者,用镜头书写“飞翔”人生

来源:中华网    编辑:Emily     浏览量:
2025-09-30

6.jpg 

  “这个星球上除了那架飞机以外,所有飞机我都拍过,天上的、地上的、博物馆里的就是各种机型,还有验证机、试验机都拍过。”

  超侧卫在“Onsite在场”访谈栏目现场说到。超侧卫作为中国知名航空摄影师不仅拍摄了几乎所有的飞机,同时也是空对空摄影的先行者,他在从事航空业的10年里面,见证了777、380、350、919四款新飞机,其中中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中程干线客机——C919,更是见证了其诞生、首飞、运行的全过程。

8.jpg

超侧卫空对空拍摄C919

  在本次采访中,超侧卫分享了他作为一名航空摄影师的创作经历,从高难度、高风险的空对空摄影到严密谨慎地如同修飞机一般地摄影计划制定,超侧卫一路记录和见证了中国航空航天的发展与演变,也展现了他作为资深航空摄影师的专业能力。

  “Onsite在场”是一档由全球影像场景创新产品制造商——乐其创新旗下品牌SmallRig斯莫格推出的全球影像大师访谈节目,在全球范围内邀请在影像领域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人物,分享个人创作动机、创作故事、创作心得、灵感来源等。


  好看的飞机一定是好飞机:让更多人爱上航空

  “超侧卫”,既可以是一个人名,也可以是一架飞机的名字。

  如果你去百度百科上搜索超侧卫,会搜出两个结果。

  热度更高的那个词条写的是:超侧卫,作者、环球旅行家、航空航拍摄影师,本名陈诚。

1.jpg

陈诚(超侧卫)

  热度紧随其后的那个词条写的是:苏-35战斗机,北约代号“侧卫-E”或“超侧卫”深度改进型单座双发、超机动性多用途战斗机。

  两个词条的背后,隐含着两个非常值得说道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充满热血与理想主义,因为热爱航空航天,陈诚将自己的网名改成超侧卫,成了一名职业的航空航天摄影师。在游历50个国家和地区,个人飞行距离超过150万公里,航拍覆盖超过六大洲及百余城市,无人机飞行里程超过2000公里,独立评测全球50余家航空公司及机场之后。超侧卫已经成了航空摄影领域至关重要的摄影师。

  第二个故事,关于“美”,关于航空摄影的魅力。2006年的珠海航展上,陈诚第一次看到了苏-35飞机进行飞行表演,这款飞机的机动性能非常好,外形也非常好看,飞起来就像天鹅一样美丽。在BBS论坛上,陈诚想借用这个名字,来彰显自己对于飞机的独特审美。“不知道这个名字的就是普通人,知道这个名字的人就是喜欢飞机的人。”所以,他给自己起名叫超侧卫。

2.jpg

  在超侧卫看来,苏-35飞机是他认为最好看的飞机。他非常认可达索公司总设计师的一句话 :"好看的飞机一定是好飞机",苏-35的好看,就源于它的机动性能好,可以突破很多人类极限的东西去做飞行表演。

  而这个理念:好看的飞机一定是好飞机,某种程度上也成了超侧卫职业生涯最精准的诠释。作为一名航空摄影师,超侧卫一次又一次地通过自己的作品向世人展示各种各样好看的飞机,凭借自己的努力,他希望更多人明白什么是好飞机,喜欢上飞机,甚至加入进航空行业里来。

  这里说的“各种各样好看的飞机”,放在超侧卫这里,绝对算不了一句夸张的话。截至目前,除了空客新出的大白鲸Beluga,这个星球上的所有飞机,天上的、地上的、博物馆里的……各种机型,超侧卫已经都拍过了。

3.jpg

  在航空摄影师这层面向外界的身份与标签之外,超侧卫自己更想要强调的身份,其实是爱好者,航空航天工业的爱好者。因为爱好,才有了这份成就。对飞机的喜爱和信任是超侧卫相当重要的职业基石。同时,也是他作为一个影像创作者非常独特的地方。作为一名摄影师,他身上有很多飞行员的性格:沉着冷静、有全局观、对未来有准确的预判。


  空对空摄影:危险又迷人的空中挑战

  一直以来,航天摄影对于超侧卫而言,既是一份工作——他需要想尽办法向观众呈现“好看的飞机”,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飞机。同时,这也像极了一项极限运动——超侧卫总是要在每次的拍摄中挑战一系列高难度的、看似不可能的难题,但当最终目标实现时,他总能收获极大的爽感和成就感。

  同时伴随其中的惊险性,如果不是亲身坐一次直升机,飞到半空中体验一下,是很难体会到的。

  SmallRig在场栏目的工作人员跟随超侧位和他的镜头一起搭乘飞机,飞到上海陆家嘴上空的时候,超侧卫感慨道,这种特殊的俯瞰视角,能给他一种脱离地球引力的自由感。

  对航空摄影来说,空对空摄影师与目标飞机之间的一曲危险又迷人的苍穹之舞,他要求摄影师能够完全适应这种直升机上的拍摄工作,以行进中的飞机为摄影平台,拍摄另一架高速行进中的目标飞机。飞机飞过来的时间,很可能只有两三秒,作为摄影师,你绝对不能在最后关头,对于自己想要拍摄的效果已经左右摇摆,成功失败只在一瞬间,所以冷静准确的判断力是非常重要的航空摄影里的最高境界,“空对空”拍摄,享受脱离地球引力的自由感的同时,超侧卫也必须沉着冷静地应对空对空拍摄的高度危险性——当你坐在敞开着的飞机舱门边上摄影时,一不小心坠下万丈高空的风险绝对是无处不在的。

10.jpg

超侧卫空对空拍摄作品

  相应的,空对空摄影很考验摄影师的综合能力,只不过,首当其冲的能力要求比较特殊,是钞能力。要想获得拍摄资格,你首先必须支付一笔十万元的培训费,除此之外,你还需要额外花一笔钱,来确保自己手头的设备质量足够让你不虚此行。换言之,如果你不是大富豪,那就必须在拍摄前再三确认,你是否真的对这件事情有足够的热情,是否舍得付出这么大的成本。目前,全球参与空对空拍摄项目的人,也不超过200个。2016年,得知了空对空这么一种特殊的航空摄影路径之后,超侧卫几乎倾尽自己的所有财产,成了这200分之一。

  第一次体验空对空拍摄的时候,超侧卫感受到了一种挑战生命极限的爽感。整个过程里,摄影师必须全程半悬在空中,而且要准备好非常充分的防寒防风衣物来应对高空的极端天气,为了保证飞行安全、不能有异物飞出,所以摄影师甚至不允许在空中更换电池和存储卡,手机也是禁用的,所有的设备几乎都要用安全绳和摄影师绑在一起,这就意味着,空对空拍摄几乎没有为摄影师们留下任何的犯错机会。

  与此同时,摄影师必须要保持冷静,在万米高空也一样得做到镇定自若,快速地做出拍摄判断,控制好自己的相机,以确保在非常宝贵且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自己预期中的拍摄。这对摄影师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非常高。

  当然,在空对空拍摄中,还有比技术和素质更重要的东西,就是你必须有准确清晰的判断力,明确自己到底想拍什么。超侧卫把这种能力描述为“一瞬间的判断力”,过往许多年来,超侧卫在航空事业上投入的诸多努力与热情,都确保了他在关键时刻,能够拥有这种“一瞬间的判断力”。

11.jpg

  超侧卫的判断力,一部分来源于他对航空行业的巨大热情与过硬的专业能力。在成为一名职业的航空摄影师之前,超侧卫在航空公司从事过非常高强度的飞机修理工作,一个团队,两个人,昼夜颠倒地修飞机,这份工作要求超侧卫必须对飞机上的每一个零件、每一处细节都了如指掌、把控于心。

  当然,另外很重要的一部分能力来源,是性格。超侧卫的性格,可以说是相当适配于他选择的这条职业道路的。在摄影领域,航空航天摄影绝对算得上一道窄门。诚然,能支撑一名摄影师成为这一领域佼佼者的关键因素里,热情和兴趣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信念——那种能数十年如一日保持热情与兴趣、不被巨大的困难磨损斗志的信念,显然更重要。

  在在场的采访现场,超侧卫在描述与回忆自己摄影生涯的一次次高难度挑战时,同时也非常明显地呈现出了他性格中自信笃定的一面,面对职业上的种种挑战,超侧卫展现出了一种远超常人的强大执行力。在超侧卫看来,一件事情只要他想完成,就一定会计划周全地实现得了。就像修飞机的时候,必须无比严格地参照航空手册上的内容一一检查一样,身为航空摄影师的超侧卫,早已经习惯了自己给自己制定“摄影手册”,来确保每一次在外人看来无比艰难的挑战,最终都能圆满实现。

  从因为航空杂志而喜欢上飞机的孩子,到修飞机的工作人员,再到航空摄影师,从超侧卫对于自己职业生涯的细致规划这种性格特征就可见一斑。


  最后一分钟也不放弃的执着

  在外人看来,这种坚持与笃定,有时候甚至夸张地像是某种执念。但对待摄影,超侧卫并不介意付出如此大的努力。在一次去悉尼拍摄空对空的项目过程中,超侧卫面临了一个非常突然的情况。当时,有一架飞机首次飞抵悉尼,超侧卫希望在飞机飞过悉尼歌剧院上空时,俯拍一张空对空的照片。

  结果,在飞机即将降落前一小时,空管禁止了超侧卫团队的直升机起飞 。两个同行的摄影师都放弃了原本的拍摄计划,在他们看来,空管的禁令就意味着原定的拍摄计划彻底泡汤了。

  但超侧卫的选择是,即使离飞机落地只剩一分钟,也要尽全力去促成这件事情——与航空公司协调这件事情的难度,相对于你驱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突然想要调转车头逆行,并要求交管部门专门为你临时开道一样困难。

10-(1).jpg

  最终,虽然没有和预期中完全一样,错过了飞机飞过悉尼歌剧院的画面,但超侧卫还是尽自己所能,让直升机悬停在机场上空,捕捉到了飞机降落机场的画面。

  在这样的整个拍摄过程中,摄影,往往反而成了最不重要的那个环节。摄影师只要协调好了各方面的问题,让一切按照计划发展,在对的时间和地点按下快门,基本都能拍到想要的画面。

  甚至很多时候,这样的画面并不能创造什么新的历史——也许有些摄影师已经在多年前拍过类似的画面了。换言之,很多时候,超侧卫的努力,只是为了确保某些画面是被自己亲自拍下来的。即使重复别人拍过的照片也不重要,真正的创作意义在于,你亲自拍过了这张画面。

  超侧卫把这种特殊的创作过程形容成登山。“相当于你越过一座山,得到了之前想实现的一个目标。画面可能就是一个时间节点,不断去争取这个事情,去经历这件事情,还是蛮有意思的。”一座山可能已经不再是未登峰,过去有无数人攀登过,但如果你不亲自尝试攀登一次,你永远不会明白这件事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4.jpg

超侧卫在2025长春航展拍摄作品

  更何况,航空摄影的挑战性和难点在于,抵达山巅的那一刻,也仅仅只是确保了摄影师的“在场”,拍摄尚未开始。在超侧卫身上,“在场”一词能得到一种全新的阐释空间。在场那一刻完成拍摄计划时候的爽感,和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热爱、谨慎、执着是高度绑定的。对于一名航空摄影师来说,现场的重要性,并不完全只是通过现场来体现,背后的努力显然更重要。无论你是否身处拍摄的第一现场,你都需要首先确保自己对行业的关注、对专业的把控“在场”。

  幸运的是,在性格上,超侧卫充分具备航空摄影师应有的执着与智慧,他走的路,很多时候是一条不得不一意孤行的道路。报酬、成就都是未知的,只有你心中的热爱是已知的——为了追求自己热爱的东西而一意孤行,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更加极致的浪漫。

  挑战了无数次空对空摄影,拍下过几乎全世界所有的飞机,见证过中国航空业发展壮大的最关键过程。超侧卫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自己预期中传播者、引路者、启迪者的角色,让越来越多的人和他一起爱上了航空。

7.jpg

超侧卫作品

  作为一名飞机修理师也好、摄影师也好,抑或是航空自媒体大V、航空业意见领袖也好,这些都是外界理解与认知超侧卫时才不得不借助的标签。对他自己而言,无论身份怎么转变,只有热爱是不变的,只有渴望飞行的心是不变的。那个曾经缺乏机会和条件近距离接触飞机的小男孩,如今也许依旧是超侧卫内心的一部分,他仍然像一个孩子一样赤诚地将目光投向苍穹,并真切地希望未来更多和他一样对航空感兴趣的孩子,少走他曾经走过的弯路。

  在采访现场,主持人最后追问了一个问题,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机型,是超侧卫没有拍过的。

  超侧卫回答:有一架,空客的大白鲸Beluga,因为这架飞机太新了,但也只有这一架。而且马上就要实现了。10月底就能拍,这个问题马上就不存在了。

  在超侧卫的创作中,“问题马上就不存在”永远是最有魅力的时刻。以极致的勇气与冷静应对问题,像飞行员一样精密地实行拍摄计划,才能在航空摄影的领域里,确保自己永远能够在最关键的时刻在场。

9.jpg

陈诚(超侧卫)

  在场,一个完美的航空摄影作品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