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 > 摄影艺术

火车与发电机上的东方神韵,旅行摄影师Thomas储卫民对话SmallRig斯莫格

来源:搜狐    编辑:Emily 责编:Luisa     浏览量:
2025-07-23

2025072315504941032597.jpg

  作为第一位中国大陆获得过“国家地理摄影大赛全球总冠军”的90后摄影师储卫民(Thomas看看世界)在全球影像大师访谈节目Onsite在场中谈到:“一张好照片是等出来的,是标新立异试出来的,更是用心感受出来的。”访谈现场他还分享了包括《格陵兰岛的冬天》《火车看中国》《中国新塔》等代表作的创作历程,让更多人看到一名摄影师的人文关怀精神和艺术造诣。

  据悉,Onsite在场是一档由全球影像场景产品生态开创者乐其创新SmallRig主办的全球影像大师访谈节目,在全球范围内邀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人物,分享个人创作动机、创作故事、创作心得、灵感来源等。

  好照片是“等”出来的

  位于格陵兰岛西部的乌佩纳维克小镇每年都有五个月被笼罩在冬季寒冷的气温里,这里离北极圈只剩下700公里的距离。除了长久居住在此处的因纽特人,到访这里最多的,恐怕就是那些被因纽特人五颜六色的小房子吸引的游客了。

202507231551241864424724.jpg

  但像储卫民这样,在小镇靠近机场的空地上,冒着零下40°的严寒,一站就是两个多小时的”疯子“显然并不多见。在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刻,储卫民搭乘上了一周只有一班的飞机,靠着买来的地图,一步步摸索到了这座小镇里。

  这里,乌佩纳维克,是他此行的目的地。两个小时的等待之后,储卫民终于看到了他期待中的场面,一家三口手牵着手走到了路中间,恰到好处的天气、精准推算得出的蓝调时间,再加上这决定性的一幕,储卫民终于决定按下手中的快门,记录下了这张难得的照片。

  画面中,小镇大部分视野都被暴雪笼罩着,显得阴暗朦胧,唯一清晰地,只有镇子中间那条被路灯照亮的雪路,在路的正中间,一对父母一左一右,牵着自己的孩子匆匆前行。

  在如此寒冷的景色里,这张摄影作品给人的第一感受依旧是无尽的温暖——一种能让所有人感受到“在场感”的温暖,仿佛此刻,你就站在摄影师站立的位置,安静地目送这一家人远去。

20250723155130592882010.jpg

  2019年,这张名为《格陵兰岛的冬天》的摄影作品赢得了当年的国家地理旅行摄影大赛全球总冠军奖;他的作者名叫储卫民,一位90后的摄影师。因为热爱,储卫民放弃了软件工程师的高薪工作,走遍30多个国家,200多个城市,开启了自己的职业摄影师生涯。

  2022年,储卫民的另一组关于房地产预售问题和烂尾楼现象的新闻摄影作品《烂尾楼里的微光》拿下了荷赛奖——国际专业新闻摄影奖项中最具权威的奖项。作品中,无处可去,被烂尾楼问题拖累的居民只能点着最简陋的灯,在远没有装修好的房间里勉强生活着,这组让更多的人得以了解和关注到中日韩等东亚国家频繁发生的烂尾楼问题。

202507231551371078690898.jpg

  无论是拍摄格陵兰岛上一家三口手拉手的温馨时刻,还是让关于烂尾楼的照片像一把刀一样切开房地产业的毒瘤。储卫民始终希望自己的摄影作品呈现出一种“在场”感——摄影师在场、态度在场、观看的视角在场,这同时也是SmallRig品牌倾力打造的“ONSITE在场”栏目想要传递的最核心理念,抵达现场,持续地行动,持续地创造让更多人看到更广袤的世界的机会,是影像创作在今时今日的最重要存在意义。

  在创作方面,储卫民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理性和逻辑性,在通过其他摄影师的照片了解到这座岛屿后,储卫民前前后后去了四次,他在格陵兰岛累计居住的时间,早就超过了半年。根据自己的兴趣按图索骥,储卫民慢慢在岛上探索找寻到了自己的拍摄兴趣所在。那些掩映在冬日大雪中,和自然美景相呼应的建筑与居民,成了储卫民最主要的拍摄对象。

20250723155225195181431.jpg

  所以,在储卫民看来,《格陵兰岛的冬天》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抓拍出来的,不如说是等出来的。“一张好的照片也是需要长期地积累、探索,以及耐心地等待的。”

  看到中国,更想看到变化中的中国

  当然,偶尔也有某些特殊时刻,是好的作品在“等”储卫民来发现。近些年,储卫民最为外界熟知的摄影作品《火车上的中国》,就源于这样一种巧合。2021年,在坐火车去西宁格尔木的路上,储卫民被车窗外茫茫的戈壁滩吸引。戈壁滩上有大量的自然风光,但更重要的是,你同样能在这里看到很多新修的公路,看到一些化工厂。风景是千年万年亘古不变的,但建筑和工业却象征着近十年的国土变迁。储卫民立马觉得自己一直在构思的中国自然风景拍摄计划有了思路——他要拍一套又有风景名胜,又能体现出中国近几十年发展的风景图。

  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火车的车窗天然地为这样的摄影主题提供了完美的取景框。从火车车窗内看出去的照片既解决了从哪儿看、看什么的问题,某种程度上也回答了谁在看的问题。坐着火车来往穿梭于中国山河的人们,从来都是中国发展最重要的见证者之一。而火车、高铁,也正在让远赴千里之外去欣赏风景变得越来越可能。

  透过火车车窗望向窗外风景的目光与摄影机,都是当下中国所独有的观看之道。

  而看到戈壁滩和化工厂同框,看到复兴号车窗外的雅鲁藏布江与远处的藏东输电线路铁塔同框,也是当下中国所独有的景色。

202507231552491238464427.jpg

  在《火车看中国》这组摄影作品里,储卫民为原本单一的风景摄影,找到了最恰切的人文温度——一种在场的目光。在中国发展的这十数年里,有无数人因为无数理由,需要坐上火车,跨越山河去往远方,也有无数人在火车上目睹了这变化的建筑与不变的风景。时代变化、风景秀丽,都是一种相对宏大的叙事。只有目光在场时,我们才能看到更具体的、更鲜活的人,才有机会能够想象那些目光背后一个又一个个体坐在车窗前,望向窗外时的心情。

  在一张拍摄于拉林铁路上的照片中,储卫民特意选取了一张非常有故事的卧铺桌子,桌子上是五颜六色的各种各样的饮料瓶,有矿泉水,有可乐,有果汁,有保温杯,还有牛奶。窗外是林芝漫山遍野的桃花,照片拍摄的时候,刚好是拉林铁路开通后,林芝第一个桃花季。

  如果说,窗外的桃花回答的问题,是铁路开通后,给外地的游客带来了什么便利。那么借助那些各式各样的饮料瓶,储卫民想要让大众思考的,则是铁路为当地人带来了什么?基础建设?经济发展?又或者是更多的消费选择?按储卫民自己的理解,他觉得铁路给当地人带来的是一种选择的权利,当你坐火车想喝饮料时,可以有越来越多丰富的选择,这在当地,是一种很大的变化。

  《火车看中国》之外,储卫民的另一个作品《中国新塔》同样表现出了他对社会人文议题的关注,以及他的艺术创新能力。《中国新塔》聚焦的话题更垂直,围绕着新能源领域,储卫民记录下了一系列“新塔”——发电机。

202507231552571751868920.jpg

  储卫民觉得,从古至今,“塔”都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美学符号。在古代,塔更多是佛塔,象征的是人类文明对信仰的理解,把发电机看作是今天的新塔,象征的则是人类文明今天对于科技的理解。塔是宗教隐喻、是建筑审美,同时也是能源、材料与科技的代名词。

  因此,在拍摄《中国新塔》时,储卫民大量借鉴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风格,让观众能够从另一种更独特的审美视角去重新理解这些发电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更立体地认知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202507231553121399848600.jpg

  从宗教信仰到科学技术,高耸入云的塔始终形态相似、内涵相近——在《中国新塔》的创作中,储卫民希望弄明白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之美。今天,中国的新能源行业发展得非常不错,但与之相关的摄影作品却不多,储卫民觉得,自己有义务将这种同时携带着东方审美的作品带到国际赛事上去,让同样热衷于拍摄新能源发展的欧洲摄影师了解当下的中国。

  在储卫民的这些作品里,你总能微妙地捕捉到一种独属于理科生的浪漫。一方面是壮观绮丽的自然风光,另一方面,他总能留意到那些隐藏在风景中的现代建筑。比起100年200年都不变的自然风景,储卫民更愿意观众通过自己的作品,看到中国变化的那一面,看到雅鲁藏布江的桃花与西藏的电网、光伏发电站、水电站能够非常融洽地统一到同一张照片中。

  等待,让我不虚此行

  

  2012年,储卫民终于确认了每天在格子间里的程序员工作不是自己人生想要的样子。在当了三年全职的软件工程师之后,他毅然决然地选择拥抱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摄影爱好,从一名业余摄影师正式转变成职业摄影师。

  但就像是在创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冷静和严谨一样,储卫民从不认为自己在对辞职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是冲动的。如果不是反反复复研究了摄影师该如何赚钱、如何生存,他也许永远不会跨出这勇敢的一步。

  一直以来,理工科的背景都在帮助储卫民确保自己的创作保持足够的逻辑性。在创作方面,储卫民表现出了自己作为一名理科生的独特优势。他总是喜欢提前严谨地谋篇布局,做好各种规划。

  等待、借鉴、考量、反复,是储卫民在形容自己的摄影创作过程时,反复出现的最主要的几组关键词。作为一名摄影师,储卫民不仅有对摄影的无限热情,更有着对创作的笃定与自信。在确定自己的作品足够独特之前,等待与思考在储卫民看来是一件始终都必须经历的过程。在如今社交媒体每天可以产生成千上万张照片的时代,独特性与风格,是一名摄影师最基础的立身之本,至少,在储卫民看来如此。

20250723155324253755094.jpg

  “如果大家都这么拍,你就一定要有一个新的想法,偏不要这么拍。”储卫民觉得,之于摄影,好的设备当然重要,但好的技术和思维更加关键。无论是对于初学摄影的小白,还是职业摄影师,标新立异都是唯一的出路。

  这同样也是乐其创新SmallRig作为全球影像场景创新产品制造商,一直以来秉持的企业理念。斯莫格希望携手更多行业伙伴,突破影像边界,让创作更自由,让摄影更有风格,让每个摄影爱好者都找到标新立异的创造力。通过全球首创的“用户—厂商共创”的产品开发模式,斯莫格已经实现了产品与用户之间密切的良性互动,共创平台上已经聚集了全球范围内数千名专业摄影师和一线摄影器材厂商。

  储卫民最自豪的一张关于上海外滩弄堂的照片,就是一张彻彻底底的标新立异之作。大部分人都选择晴天去拍上海,他偏要选台风过后的暴雨天,选路上行人最少的时候。别人拍东方明珠塔的灯光夜色,他偏要拍还没来得及亮灯,在云雾中朦朦胧胧的东方明珠塔。

  最终,画面的主体被确定为一名穿着时髦,步履匆匆的女生。同样是拍浦东、拍外滩的老洋房、拍东方明珠塔,拍最广为人知的上海符号,储卫民仍旧希望自己可以从中拍出更多元化的、被很多人忽视的上海。

202507231553321610132967.jpg

  也只有这样的等待与思考中,储卫民才能等来他想要的影像——这样的影像不仅仅停留于对自然之美的追寻,同时也需要关于人,只有将人的故事和人类的文明结合进美丽的自然风光中,影像才耐看,才具有不可取代性。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