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 > 收藏鉴赏

时间的脉络 |“守拙养真:中国历代玉饰品拾遗”

来源:中华网    编辑:Emily     浏览量:
2023-10-16

  中国人做人处事讲究三重二层境界,其中悟乃最高层次,折射在玉上,这便要求我们拥有正确的人生观,这是玩好玉的前提。品玉必须真诚、中庸、内敛、坚韧。一块玉拿在手,首先要看是不是真玉。如果是假玉,则不要碰,因为这违反了玉真诚的原则。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对玉的一种赞美,更是对玉的一种崇敬。

  白璧微瑕,玉或多或少都存在缺憾,不是瑕、就是裂。这就要我们拥有一颗宽容的心,一种包容的态度。这种宽容之心能让你审视玉的角度变的不一样,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也就更容易把握。一处浅裂,一条水线,一块僵皮,那不是瑕疵,而像饱经风霜的老者头上的丝丝银发,脸上道道沟壑般的皱纹。是自然的成长,也是时间的印记。


578036116-16974413529641.jpg

 

  本年度最引人入胜的艺术展览活动——“守拙养真:中国历代玉饰品拾遗”日前在上海徐汇龙华塔影空间拉开帷幕。


 578036116-16974413834081.jpg


  展览分为真品和拓片两种不同展示方式。其中包括35件各个不同时期的手镯艺术臻品,含有良渚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远古精美手镯。12份拓片由古玉手镯纹饰,当代艺术名家题款等组成。展览的呈现样式,既厚重,又时尚,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性。展品大都是第一次向社会公众亮相,由沪上收藏名家蔡黎女士提供。

  整个展品的时间脉络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玉饰品为起源,到春秋战国时代玉饰品的兴盛,直至明清时期的玉饰品,历经千年,撷取的玉器珍品从玉质、造型、工艺等诸方面反映中国历史上制玉、用玉的一个概况,构成了中国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兼自然精华与人文理想之美,将中国玉饰品与王权、信仰进行挖掘和展示,体现中华文明中“玉器”的重要性,反映出早期中国人的精神信仰、社会制度、审美情趣、制作工艺,以及对整个世界和自然的认识,从而极大地提升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将为整个民族复兴提供坚实的文化和精神内核。


578036116-16974414198421.jpg


  上海佛教协会副会长、龙华寺住持照诚法师亲笔题写了展览主题“守拙养真”。它既是“手镯 ”的谐音,更是对文化传统积极坚守的态度,也是对真理、真性、真善的努力探寻与追求。守拙养真就是提倡专心致志、不为名利虚荣奢华所惑的敬业态度,具有独立不迁的内在坚定性,不迷失于世俗的浮嚣之中。甘于寂寞,甘于独处,承受孤独,淡泊明志,保有自己生命的真性,更加注重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更加注重真实的内在价值。引导一种回归自然、坚持本真的生存智慧和处世哲学。君子比德于玉,中华玉文化的传承意义莫过于此。

  茆帆、童晏方等著名艺术家在展览拓片上留下了墨宝。他们认为通过古玉饰品等的展呈,寄玉于真善美,呈现给世人以积极的精神养份和生命力量。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