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 产经

中巴发展新篇章

来源:经济网    编辑:Emily     浏览量:
2025-08-30

  随着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访华,中巴两国正着手重新界定双边伙伴关系的范畴。中巴经济走廊(CPEC)第二阶段将合作重心从道路与发电厂拓展至工业、技术及技能领域,有望带来长远效益。对巴基斯坦而言,此次访问并非又一场外交礼节,而是将中巴经济走廊纳入其增长战略核心的契机,同时释放出未来十年重在落实、而非空谈的信号。

  2024年6月夏巴兹上次访华时,双方重申了对“全天候”友谊的承诺,并就基础设施与能源领域合作再度作出承诺。中巴经济走廊首个十年间,建成了高速公路、发电厂,完成了瓜达尔港升级,但也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如今影响着第二阶段的规划。巴基斯坦官员强调,下一阶段的合作将不再以高调签署谅解备忘录或合影留念为标志,而是注重务实高效、成果导向的合作,这意味着象征主义时代已让位于实质内容。

  第二阶段体现了战略层面的调整。合作议程现已转向生产力提升与附加值创造。新的合作领域包括产业升级、农业现代化、矿业开发及数字经济,这些领域不仅能带来切实利益,还能推动巴基斯坦更深度融入区域及全球价值链。对中巴两国而言,这一阶段的关键不在于宣布多少项目,而在于能否以可信的方式推进项目实施并产生持续影响。

  第二阶段中,数字经济或许是最具前瞻性的领域。除实体基础设施外,中巴经济走廊如今还涵盖光纤通信、智慧物流、金融科技走廊及云平台等方面。对巴基斯坦来说,这一转变不仅是技术应用的问题,更在于让本国年轻劳动力和企业家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及数字服务领域参与竞争。

  新阶段的一大显著特征是启动了多领域联合培训项目,涉及人工智能、建筑、农业、酒店管理等。这些举措表明,中巴伙伴关系已不再局限于实体建设,而是愈发注重为巴基斯坦劳动力赋能,使其掌握未来产业竞争所需的技能。

  本阶段的核心是一系列高影响力项目,它们有望改变巴基斯坦的经济走向。经济特区,尤其是拉沙卡伊特区,正致力于吸引中国制造业投资、促进本地就业并拉动出口增长。农业领域,巴基斯坦将借助中国在机械化、作物品质及加工方面的技术专长,在新贸易协议框架下,巴基斯坦对中国的芝麻出口已大幅增加,这预示着更广泛的农业价值链有望形成。矿业也成为合作重点,巴基斯坦正广泛吸引中国对矿业的投资兴趣,但旗舰项目雷科迪克仍由巴里克黄金公司运营。瓜达尔港、喀喇昆仑公路及ML-1铁路仍是核心项目,只是这些项目的融资进度已有所放缓。

  2025年8月中国外长王毅访问伊斯兰堡时强调,保护中国人员及资产安全是不容置疑的。此后,巴基斯坦加强了在俾路支省及其他中巴经济走廊区域的部署,这表明中巴经济走廊的成功不仅取决于融资和技术,安全保障同样关键。

  融资是另一大关键挑战。由于中国各银行对发放新的巨额贷款持谨慎态度,巴基斯坦务实地拓展了合作伙伴范围。亚洲开发银行提供20亿美元用于卡拉奇-罗赫里铁路升级,这体现了巴基斯坦在融资多元化方面的努力,该线路有望为矿产运输和货运提供支持。

  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成为另一项变革举措。这一机制通过减少对美元的依赖、降低交易成本、为巴基斯坦中小出口企业开辟更便捷的渠道,有望显著提升巴基斯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中方已提出将走廊延伸至阿富汗及中亚地区,将中巴经济走廊拓展为连接巴基斯坦港口与欧亚市场的跨区域网络。对中国而言,这将强化“一带一路”的全球影响力;对巴基斯坦而言,这使其有望成为区域贸易枢纽。此次访问恰逢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凸显了该走廊的地缘政治重要性。

  然而,乐观情绪之余仍存在诸多障碍。针对中国工人的安全威胁仍是长期风险。ML-1铁路等大型项目的融资存在不确定性,迫使巴基斯坦考虑分阶段升级并寻找替代贷款人。在外交层面,伊斯兰堡必须在深化与北京合作的同时,保持与华盛顿及多边金融机构的沟通渠道畅通——这是一种平衡之举,过度依赖任何一方都可能限制其战略回旋空间。

  对政策制定者而言,未来12个月的成效将取决于经济特区能否投入运营、农产品出口能否增长、矿业项目能否扩大以及交通项目能否推进。若这些目标达成,将标志着中巴经济走廊从基础设施建设向产业发展转型,从依赖向创造生产力转型。对中国而言,成功不仅意味着保障人员和投资安全,还意味着证明“一带一路”在动荡的全球环境中仍具韧性。对巴基斯坦而言,意义更为重大。此次访问无关象征意义,而是要向本国公民和世界证明,伙伴关系能够转化为繁荣、稳定及更重要的区域地位。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