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李瑷希(Aixi Li)在2025年连续摘取四项国际声乐大奖,西方媒体聚焦她光芒四射的舞台表现时,国内教育界将更多目光落在她背后那条罕见的“三级跳”培养路径上:中国音乐学院本科→美国巴德朗基学院硕士→天主教大学博士,三段式中西贯通,为本土声乐人才全球化成长提供了可复制样本。
“本科阶段先扎好中国根。”李瑷希的本科导师、中国音乐学院陈燕教授回忆,“我们花三年时间把《望月》《雁南飞》唱到呼吸里,再让她去接触西方歌剧,这样文化顺序不会颠倒。”

2019年,李瑷希考入美国巴德朗基音乐学院(Longy School of Music of Bard College),开启“精准补强”阶段。
伯克利音乐学院声乐教授Angela Gooch负责她在戏剧舞台的动作指导;曼哈顿音乐学院前系主任Maitland Peters帮助她专攻法、德系统。一年之内她完成四国语言曲目量300余页并在毕业音乐会实现“零返场、零失误”纪录。
2021年李瑷希又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天主教大学(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她是我见过最系统的中国歌手。”CUA声乐部主任Sharon Christman评价,“从本科到博士,每一步都踩在衔接点上,没有断层,也没有重复。”

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中国赴欧美攻读声乐博士人数年均增长18%,但能在国际赛事连续夺奖者不足3%。李瑷希成为了众多人才中的佼佼者。李瑷希路径证明,中国声乐教育完全可以在保持母语文化底色的同时,对接世界最高标准。关键在‘顺序’和‘衔接’。
“我希望十年后,世界各大剧院的首席女中音名单里,中国名字不再稀有。”李瑷希说,“而这条名单,要从中国小学的音乐课开始写起。”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