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 > 艺苑杂谈

驰骋万里——黄胄马欣乐师生画展感言

来源:收藏网    编辑:Emily     浏览量:
2025-10-04

  黄胄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他终生献身艺术,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表现生活作为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走出“小自我”,投身“大时代”,他的作品体现了深刻的社会关切、现实关怀和思想追求,至今仍是广大艺术工作者学习的典范。

9dd7fffeeb084d458c22ee206702a3ba.jpg

“1993年冬和恩师黄胄先生在北京画室”

  我有幸成为黄胄先生的学生之一,生长于长安古都,在千年灿烂文化的滋养下,领略前辈大师们的艺术风范,获得当代名家的悉心指点,常为自己的艺术经历深感荣幸。长安画派前辈们源于生活、表现生活,雄浑、朴拙、厚重的艺术风貌,尤其黄胄先生泼辣豪放又朴实刚健的绘画手法;石鲁艺术所流露的崇高美且具有的东方神韵,以其将雄强、含蓄、寓意糅为一体的浑然博大的气势,令人震撼,使人向往,也似乎唯有中国绘画醇厚的笔墨情趣才足以展现朴陋古拙的华夏风神与骨气,遂得以缘物写心、畅叙情怀。

ba2a614820107bd8219ae6726b3db217.jpg

“1984年秋,马欣乐和刘文西、陈光健老师在西安美院家中欢度中秋节”

  今天在炎黄艺术馆举办与恩师黄胄先生的师生画展,既感到自豪激动,又觉得诚惶诚恐。深感自己的艺术造诣离先生和师母当年对我的期望相距甚远,又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继承衣钵,不断传承先生的艺术精神:艺术源于生活,将生活融化在绘画里,“只顾攀登莫问高” “只攻不守” ,笔不离手,锲而不舍地热爱生活,表现生活,让绘画为大众服务。也希望本次画展会成为自己未来创作的新起点,增强自信,开拓视野,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黄胄先生的绘画风貌和艺术精神,让黄胄精神 “驰骋万里”,走向国际,并以此勉励自己和更多的美术爱好者,担当传承民族文化艺术的责任,为文耀中华尽心、尽力。

7b1614dde81bed088fb43f9d9ced7bd0.jpg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自信才能自强,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尤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把优秀作品介绍给国际艺术的主流平台,让世界看到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与文化气象,应是当今文化工作的重要己任,也是黄胄先生当年的愿望。

20251001011826664779167.jpg

“1996年5月毕业于俄亥俄州立大学,获西方艺术硕士学位”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接受西方绘画教育,研究学习了大量欧美艺术家的作品,师从当代西方著名美术家,我试图接受雷诺阿、塞尚以及诸多现代艺术中那种注重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以形式和色彩对比体现内容,以视觉代替叙述的绘画方式,创作了一系列迎合欧美审美情趣的油画及水彩画作品,然而,数千年的中国传统绘画像长城的砖一块一块庞然而稳固地嵌镶在我的心底,愈是想摆脱传统,就愈是感受到对传统的痴迷。时至今日,中国绘画中的高远意境、笔墨的变化依然让我陶醉,并力图以时代的语言表现传统的内容,使传统的题材被赋予饱满的时代精神张力和气质特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弘扬传统、创新传统,认清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属于人类整体的精神性的审美与哲思,充分地理解它,从而有效地继承、发展它,在古典与现代的交叉点上找到自己绘画的位置。

202510010118261967330266.jpg

《草原雄鹰》马欣乐作

  龙马精神,万世不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马象征着坚韧不拔、自由奔放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在中国古代,马不仅是战争胜利的象征,也代表着祥瑞和智慧、力量和好运。孟子曾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儒家文化中,马的精神更是被赋予了坚韧不拔的品格。汉代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中,马被用来象征文化交流与文明交融。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山海经》中的神马形象、唐宋文人画中常与山水、风月等自然元素结合,刻画细腻的马形象,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精神境界,展现了古人对马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精神追求。

20251001011827858574829.jpg

《打马球》黄胄 1953年作

  黄胄先生的马笔墨纵横、气势磅礴,多源于真实的生活场景,表现马与自然和人们和合共生。马作为深受大众喜爱的形象,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承载传统取精西方,实现意与形的融会贯通,运用节奏、动态以及光影,赋予马更加自由、生动、磅礴的生命张力,从而能够把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万物和谐共生”的思想融入作品之中。通过马的形象情感和精神的表达,向人们、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

  艺术实践四十余载,佳作无几。试图将不同阶段的作品汇集成册呈现给观众,希望大家能从这些作品的不同风格和趣味的变迁中感受到我的情感、笔墨的嬗变,以及自己艺术历程的成熟与欠缺。通过这几十年绘画积累来回顾自己所经历的艺术之路,展望未来,并以不懈的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深切地缅怀黄胄先生和郑闻慧阿姨!

  马欣乐           

  2025年9月于北京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