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 > 名家推荐

张奇书法作品欣赏

来源:环球文化网    编辑:艾薇     浏览量:
2013-11-22

走笔龙蛇书逸气,笔锋中正见精神

                                 ——记青年书法家张奇

   文/《赤子》杂志记者 李苹

  汉代扬雄《法言·问神》说:“书,心画也。”书法的美即属于视觉,同时又属于心灵,一点一画传达的是书者的情性、流露的是书者的心境。略微昂着的头,下巴倔强的抬着,眼神清透柔和,带着几分坚定,这就是张奇给人的第一印象,言谈之中,显露出他博闻强识、才思敏捷,洒脱飘逸的个性,在那一瞬间你被他的风范深深折服,一下子就能理解他今日所取得的成就,那是天分、刻苦、自身素养和人文环境底蕴铸造的器皿。

  师古人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张奇生于开封,开封作为历史名城,七朝古都,人文荟萃,名流云集,我们仿佛还能透过《清明上河图》的画卷,看到当年的繁华昌盛、政通人和。出生在这样一个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古城,在耳濡目染之下,张奇自小就表现出对书法艺术超乎寻常的热爱,在父亲的支持下,他开始了一生的、漫长而又坚韧的,追寻艺术之路。在那个以天地为玩物,崇尚天性的年代,对于一个寻常的七八岁的小孩子而言,每日伏案练字是枯燥乏味的,然而张奇说,正是这些枯燥乏味,让他一生氤氲在墨香里沉迷不能自已。无论在家休息还是出差旅行,他必按多年的习惯雷打不动的练字,手不离笔,笔不离手,尽情在书法的海洋里翱翔、驰骋,吸收古今之精华。

  张奇早期从师曾广先生,先后受教于欧阳中石、卜晞旸、杨再春、杨明臣等老师,学习绘画、书法、篆刻,吸取各家之所长而自成面目,其书法中渗透着“二王”精髓和苏、黄、米、蔡的神气,走笔龙蛇,行云流水,超凡脱俗。他以坚忍不拔的韧劲和对书法艺术的热爱,深受欧阳中石的喜爱,多次为他指导书法,他坦言,欧阳中石先生,每每指点都给他以醍醐灌顶的感悟,余音绕梁三秋不息。这大概也是作为青年书法家,他的书作颇具大家风范,得天独厚的原因吧。

  “我在书法界,是个小学生”,张奇常常跟媒体采访者或朋友这样说。他说:“书法入门很简单,有了笔墨纸砚就可以了,但是越往上走越难,每一个环节都是很困难的。” 书法,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融入他的骨血和灵魂之中,透出他谦逊、倔强的艺术之路。对于书法艺术来说,用笔和结字始终是最基本、核心的技巧内容,同时也是个人风格得以确立和展现的基础。从张奇的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在用笔、结字技巧方面下过大工夫,有着扎实牢靠的基础。他对自己的要求很严谨,无论是 “二王”还是皇象、索靖、宋克,或者是孙过庭的《书谱》,都认真临摹,仔细揣摩,字字必究,尤以王羲之《圣教序》,《十七帖》,《兰亭序》,苏轼《寒食帖》用功最深,得王羲之疏朗通透之味,兼具苏轼天真浩瀚。他的字在笔势的灵动和字势的开合上很有领悟。他尤为喜欢行草,行草素来被认为“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他认为在书法上行草最能诠释一个人的个性。他的行草书点画准确沉实,同时又富于流走跳荡之趣,字形端稳从容,结体的虚实、偃仰、聚散与章法的穿插错落、避实就虚巧妙互用,显得既有所宗又不落窠臼,若风行雨散,润色花开,筋骨老健,风神洒落,姿态具备,显示出圆熟的笔墨技巧、深厚的传统功力、广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艺术情操。

  张奇不仅书法潇洒脱俗,而且他还对国画、诗词鉴赏颇有研究,对宋词尤为钟情,现为中国宋词文学院理事。作为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词与唐代诗歌并列。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诞生了诸如苏东坡、欧阳修、辛弃疾、李清照等一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风格流派异彩纷呈。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它的兼有文学和音乐两方面特点,宋词既有少女婉约清丽之美,又不乏壮汉的豪爽与洒脱,而张奇最爱苏东坡的词,“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尽显性情、胸襟,苏东坡的词“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千百年来愈发显得灿烂夺目。然而,吸引张奇的,正是苏东坡词里所透露出来的磊落和真性情,他说:“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然而落寞之中却能独善其身,最为令人钦慕的是苏东坡身上有一种贫穷甚至死亡都无法剥夺的骄傲,有一种与天地相融的豪迈”。

  为古人担忧,传承书法艺术。

  在20世纪初,钢笔直插入中国的纸上,立定之后,毛笔渐渐式微;21世纪进入键盘时代,电脑的普及遍及老弱妇孺,它的迅捷、快速、高效深受大众喜爱,网络语言的推广普及致使大众提笔忘字,不仅使毛笔、钢笔快速沦陷,甚至有些专家担忧连中国的汉字文化也将会出现灭顶之灾。此时,书法以另外一种身份出现——艺术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显得高雅而落寞,就像是沉睡在地下千年的美玉一般,出土之后,擦去表面的浮尘,依然夺目,却因为千百年的历史氤氲,华贵绚丽令人不可逼视,而鲜少问津。

  曾经作为必修课的书法,如今作为了一种品味的体现,这件变得高雅的事情,让张奇深深地担忧。“我担心有一天它会绝迹,也许真会有那么一天。”言谈之中张奇颇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兼济天下苍生的大爱。然而,到底是高雅的艺术,笔墨纸砚,也不是寻常老百姓所能承受的,书画历来金贵,它不可能普及到每家每户,而书法的精髓,也不是任何人都能掌握的。如果,没有天分、刻苦、勤奋,大抵也只能如外国人学中文一样,只能掌握字形无法象意,更无法领悟书法独特的美,无法体会到书法艺术的灵魂和博大精深。但是琴、棋、书、画、京剧等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仍旧是一件严肃和亟待解决的事情。“现在很多北京的小学已经把京剧和书法都加入课本中,这很好。我也是在这几年开始参加一些世界的文化活动,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传播书法文化,这些是国粹,需要我们去保护的。对于文化上的交流,你追求的不是多少钱,而是你通过这个行动可以影响更多的人。能影响一个就会多一个。”

  张奇的工作非常繁忙,但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书法,保护、传承中国书法文化,他还是会抽空参加一些书画家义行,4月25日他参加了由遵义市文联、遵义市红色书画院、遵义民俗博物馆承办的《醉美遵义——将军、书画家遵义行》,开幕式现场举行了遵义红色书画院启动授牌仪式。同时将军和书画家在遵义红色书画院即兴挥毫泼墨现场创作,留下了历史性资料。当天下午,将军和书画家及文化界知名人士在遵义会议纪念堂畅谈“遵义会议”红色文化,共襄文化盛举。8月11日他还参加了在开封博物馆举行的《中国部长将军书画名家纪念习仲勋诞辰百年书画展》,该书画展不仅层次高、品质好,李瑞环、迟浩田、周坤仁、刘振华、向守志等均有作品展出。此外,启功、张海、陈国桢、张奇等书画名家的作品更是异彩纷呈。该展览共展出书画作品220余件。张奇说,该展之前已在北京展出两站,开封是第三站,中国部长将军书画展选择在历史悠久的古城开封,美丽的包公湖畔,以书画展览的方式深切缅怀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对于宣传开封,展示开封书画名城魅力,提升开封文化品位,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展还将陆续在深圳、广州、延安、吕梁、遵义、锦州等地继续展出。

  琴棋书画诗酒茶,从古至今这都是风雅至极的事情,“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在笔墨挥洒之余,张奇逐渐悟出了生命的真谛。眼前的张奇,端着一杯清茶,氤氲的茶雾,遮掩住他脸上倨傲、坚毅,只徒留几分逸气,字如其人,没有过分的炫奇,灵动飘逸,仿佛世外仙人一般遗世独立。


  张奇艺术简介:

  张奇,男,汉族,中共党员,1975年10月出生,河南开封人,书法家。清华大学书法高研班结业,首师大弘文书苑研究员。现任职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国书画研究院理事,河南省开封职业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自幼喜爱书法,师从欧阳中石、卜晞旸、杨明臣、杨再春、曾广诸位老师。作品先后多次入选国内书法大展。中央电视台《影响力栏目组》、山东广播电视台《读书频道》曾做专题报道。出版著作有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张奇书法作品选集》、《中国书法三人行》。作品及文章先后在《人民日报》、《今日中国论坛》、《人民代表报》、《中国书画报》、《中国爱国主义教育》、《赤子》、《书法导报》、《大河报》、《北京青年研究》、《汴梁晚报》、《开封日报》、人民网、亚洲娱乐资讯网、中国网、中国墨宝网、光明网、新华网、环球文化网等多次刊载。作品先后由中国政协文史馆、海南省博物馆、西安碑林、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中国少儿基金会、全国人大会议中心、香港长江实业、中国航天、中国船舶重工、中国社科院、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航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筑等机构收藏。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