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 产经

中国企业打响全球形象突围战

来源:千龙网    编辑:Emily     浏览量:
2025-11-11

  德国凭借奔驰、西门子定义了严谨可靠的“德国制造”;日本通过索尼、丰田、任天堂传递富有匠心精神的民族形象;瑞典借宜家、沃尔沃树立了以人为本的国家形象;美国则以谷歌、苹果、特斯拉巩固其科技强国地位。

  对此,中国要怎么做?

  在过去,中国企业的国际形象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物美价廉、“世界工厂”的基础上。而现在,中企在国际舞台上形象塑造的核心正在向科技硬实力转变。同时,文化软实力、ESG理念的发展,与科技相互融合,也在助力这一过程。

  日前,在安徽合肥举办的2025中国企业全球形象高峰论坛上,中企如何抓住科技变革的历史机遇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中国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品牌的形象,进而提升中国形象,成为焦点议题。

图片1.jpg

  出席论坛150多家企业中,既有中核集团、国家电网、中国中车等央企龙头,也有完美世界、小红书等民营互联网科技企业,以及西门子等外资企业。此外,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高校智库等也汇聚一堂,共同献计献策。

  全国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汪鸿雁指出,民营企业要强化创新引领,以科技硬实力筑“可信”基石;坚持责任为先,以中国方案显“可敬”担当;深化文化融合,以多元传播展“可亲”魅力。


  科技是赢得全球信任的基石

  近年来,中企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领域表现亮眼。2025中国企业500强持有发明专利103.96万件,连续6年保持增长,创新正从数量向质量跃升。

  过去5年,民营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增长量超过了三倍,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突破了200家,已成为我国高技术产品最大的进出口主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表示,中国企业形象建设的核心是公平竞争与互利共赢。当前中外产业分工转向水平竞争,竞争与博弈是全球水平分工中的常态。

  现在,中企已经开始为全球提供公共创新科技产品,例如DeepSeek。从今年2月开始,DeepSeek成为震动全球科技圈的现象级产品,火爆全球,在AI领域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这与以往中国需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相比,是一个鲜明的转折点。

  而当越来越多的类似科技产品出海,中企为全球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公共产品时,也就意味着中企形象乃至中国形象向顶层发展。


  文化软实力靠成功的商业产品

  在中企全球化的新阶段,中国科技+中国文化形成的“软实力”正在涌向全球,为世界理解中国提供了一个由市场驱动的全新视角。

图片2.jpg

  这其中,有蕴含东方美学的中国游戏电竞产品,情感直给、反映中国生活的中国微短剧,以TikTok和小红书为代表的中国社交媒体APP,以及像拉布布这样的中国潮玩IP。传播中国文化是产品商业成功后附带而来的价值。

  完美世界集团总编辑、高级副总裁伊迪介绍,从行业经验看,将文化产品简单地搬运或翻译到国际市场是行不通的,真正有效的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地区文化的融合。

  以完美世界为例,其旗下中法团队合作研发的西游题材横版过关游戏《非常英雄》曾经在海外获得多个专业大奖和用户欢迎,其核心就是用中国IP、法国艺术创意融合全球研发资源,法国人设计的孙悟空形象备受欢迎。

  去年,完美世界举办的2024上海CS Major,吸引了近万名海外观众来到上海观赛,线上直播流观看人次达约23亿。电竞明星拍摄的上海旅游与美食视频,在海外社交媒体发布后收获海量点赞,让上海以年轻、潮流的姿态完成了一次全球正面曝光。CS“非遗计划”先后推出秦腔和壮语民歌音乐盒《花脸》《诶嘿》,获得4000万用户的下单抢购——这与《黑神话:悟空》是一个销量级别,而消费者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文化走出去,靠的就是这样一款款包含中国文化的产品在全球市场上赢得的每一次喜爱,只有成功产品越来越多,才能发挥文化产业“润物无声”的独特价值。


  ESG是融入全球互利共赢的核心

  中企的全球化发展不仅关乎自身,也是一张行走的中国名片。而同时,走出去的中企身处国际竞争的最前沿,面对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多重挑战。

  在当前全球商业格局中,ESG已从一种倡议演变为企业,尤其是跨国运营企业的核心运营执照。对于在全球扩张的中国企业而言,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尊重当地文化习俗与法律,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实现长期商业成功的战略必需品。

  江小涓表示,在ESG方面,中企已经成长到今天的规模,可以做得更好。

  “要以公开透明、竞争合作和共存共赢的理念与行动,以公平竞争中的强大竞争力赢得发展机遇和世界认同尊重。要强化创新与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在双向投资等领域展现担当,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提升同频共振、同向而行”,江小涓说。

  在全球产业史上,每一次国家形象的提升,都离不开背后一批标志性企业。当一个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足够出色,它就会成为其所在国家文化、价值观和工业水平的载体。

  如今,中国企业正走向这一舞台的中心。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