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 培训

梨游学29期:一场寻声之旅,开启银发“第二人生”

来源:十堰晚报    编辑:Emily     浏览量:
2025-10-21

  那些被岁月淬炼过的声音,曾在田间、在工厂、在无数岗位上沉寂多年,如今却在深圳的电视台演播厅里重新苏醒。10月20日,第29期梨游学的舞台上,26位银发学员用一场场声音表演,讲述着他们与声音重逢的故事。

  在梨花教育“梨游学”五天四夜的旅程中,这些平均年龄逾六十的银龄学子,他们带着打印整齐的笔记、反复修改的批注,从五湖四海奔赴而来。他们中有退休教师、财务工作者、下乡知青,而今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不愿停止成长的“声音追梦人”。

  在“线上+线下”双轨学习的模式中,他们找回了学习的节奏,也找回了年轻时那个敢于尝试、充满好奇的自己。这不仅是一场关于文化素养的提升之旅,更是一次生命价值的重新点亮。

68f74ce9669a3.jpg


68f74cf54f621.jpg

 

  王荣:用声音走出一条不设限的路

  “是声音,改变了我的一生。”王荣说。

  13岁第一次“喊喇叭”,16岁下乡做知青,17岁因一把好嗓音被选去广播站,二十多岁成为专职播音员——她的青春,与国家发展的浪潮同频共振。

  在大港油田,她通过试音成为播音员,这一播就是六年。“我播的是新闻、社论,内容很正,和现在学习的内容确实不同,”她坦言,“但那段经历让我明白——声音真能改变命运。”

  恢复高考后,她考上行政管理专业。“是知识再次带动了我,”她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68f74d0537dc9.jpg 

  

  从播音员到创业者:永不停歇的人生探索

  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王荣展现出不凡的勇气与担当。她积极组织下岗工人创业,自创服装品牌,成立后勤保障公司,也曾带队参加央视创业大赛并荣获一等奖。

  “我不想在一件事上干到头,喜欢尝试不一样的东西。”这份勇于探索的精神,一直延续到她的退休生活中。王荣热爱自驾,常常收拾行囊、说走就走。即便在旅途中,她也坚持线上学习,“我对学习总是充满兴趣,就想开开心心地学。”

68f74d1ec3cd4.jpg


68f74d26d9993.jpg

  回顾早年的播音生涯,她形容自己以前播报的内容“很正”,如今的她渴望接触多样化的表达。通过梨花教育的AI陪练课程,她在线上自主进行声音训练,不断调整发音习惯。

  她用积分兑换AI陪读课程,旅途中也捧着手机孜孜不倦地学习;线下,她把难点截图打印、装订成册,一一补全笔记。“线上学习自由,但线下能补上知识的缺口。”

  王荣与先生一同自驾从天津到深圳参加线下游学课程,带着三套录音设备,“就是要当面搞清楚怎么操作”。

  提到家人对她学习的看法,她神采奕奕:“老伴总劝我学个开心就好,不用这么认真。但我就是这样——做一件事,就必须认真到底。”


  新中老年教育:从老有所养老有所学的时代升级

  王荣的故事不是个例。《2024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全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3.1亿,占总人口22%。到2035年,这一数字将突破4亿,占比超30%。

  与此同时,全国7.6万所老年大学仅能容纳不到1500万学员,优质课程缺口超过200万课时。新一代中老年人的学习需求正在升级——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唱歌跳舞书法班”,而是渴望有体系、有挑战、有成就感的学习过程。

  第29期梨游学围绕“文化素养提升”,通过“线上AI陪读+线下集中授课”的模式,既保障了学习的灵活性,又强化了互动实践的深度。

  “声音改变了我的命运,”王荣在结业时与我们分享,“我想告诉所有年轻人——喜欢一件事,就要认真把它做好。”

  在银发浪潮汹涌迸发的今天,如王荣一般的新中老年人正用实际行动证明:年龄不是学习的界限,热爱与认真才是生命的底色。在梨花教育,他们用声音走出了不一样的人生路,也让“终身学习”成为这个时代最动人的风景。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