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民俗

民俗专家向您介绍清明习俗

来源:光明网    编辑:萧欢     浏览量:
2022-04-04

  本报讯(记者刘波)“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到了清明时节,此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清明”因此得名。本市民俗专家由国庆介绍,清明既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重要传统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内涵,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

  由国庆介绍说,每年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为清明节气开始。《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含义是气候暖和,草木萌发,杏桃开花,处处给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觉。

  与其他节气不同的是,清明还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相传,先秦已有设坛祭墓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化为坟前祭拜。至隋唐时,寒食上坟的习俗在民间已成风习。因寒食节是在清明的前几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两节合一,就形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清明祭扫最根本的目的是让后人记起先人,感恩先人,不忘先人恩泽。

  由国庆表示,清明既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也有欢乐赏春的喜庆气氛,它不仅仅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还会有踏青、荡秋千、打马球、拔河、斗鸡、蹴鞠、扑蝶、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古诗“踏青结伴过南塘,二月春风夹路香。蜂蝶紧随衣袖舞,田野十里菜花黄”,描述的就是清明节亲近自然、踏青春游的民俗风情。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