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 > 展览信息

可贵者胆——李可染画院首届院展即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来源:环球文化网    编辑:绍军     浏览量:
2013-08-05

李可染.秋风陡然起

 

李可染画院首届院展

时间:8月7日(上午10:00开幕)——8月19日

地点:中国美术馆


前    言
                          ——王 鲁 湘


  西学东渐,开启中国文化自我革新的大幕,中国绘画也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风云激荡之秋,多少志士仁人奋起担当,为中国画的旧命唯新艰难探索。李可染,就是其中一位怀抱“东方既白”的中国梦而辛勤耕耘的艺术家。

        上世纪50年代初,当中国画存亡继绝之际,李可染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的勇气与智慧,开始了中国山水画革新的艺术冒险。无数座山峰的艰苦跋涉,无数个夜晚的寂静玄览,李可染以其独特的视角重新诠释了中国山水美学,以其风格鲜明的新图式、新意境、新笔墨,谱写了新中国艺术风貌的新篇章,从而成为20世纪中国画的经典,他本人也因此成为中国山水画开宗立派的大师。在他生前,有朋友说他可以开宗立派,他只是淡然一笑,回答说:“我开的是中国派。”

        李可染先生的夫人,著名美术教育家、雕塑家邹佩珠先生应李可染先生众多老友、学生和弟子的请求,经与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协商,提议并发起组建了李可染画院。画院吸纳了100余位活跃在当今画坛上的著名艺术家作为画院的理事和研究员。李可染画院作为研究中国画艺术的专业学术团体,将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已任,发扬“苦学派”精神,建立“中国派”画院,为促进中国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而作出自己的贡献。

意象-长白山之夜64x64-李庚

 

潘公凯2007《新放》175cm×187cm

  这次李可染画院的首届院展,展出三部分内容:一、经过精心挑选的李可染先生的60余幅代表作品,将为观众呈现出这位在中国画艺术语言新生路上冒险者的整体面貌。二、李可染画院理事、研究员精品力作,无疑是一次中国画的当代成果检阅。三、山水专题邀请展,共邀请全国百余位山水画家参展,集中展示他们在山水画领域的新探索、新成就。感谢中国美术馆,特辟6个展厅支持这次规模盛大的画展。

     中国的崛起必以中国文化的全面复兴为前提,也必以中国文化的自信与自觉为根基,艺术,是文化生命的感性表达。李可染和我们,都是表达者。

吴长江-高原之子

 

田黎明,都市阳光-2012年

 

实现梦想 共襄辉煌

                                    ——邹佩珠

                      
  李可染画院是2012年3月24日经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批准,同年8月19日正式成立的一所年轻画院,是一所将画院与研究所合二为一的新型画院。画院吸收了一批活跃在当今画坛的优秀艺术家和学者,以创作、研究中国画为己任,以弘扬民族文化为目的、以促进中国文化事业发展为宗旨。

  画院成立之初即制定了写生北京的计划,并将第一站定在了城南大兴,重走1949年李可染在大兴土改时的采风写生之路。活动得到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等八所艺术院校的积极响应和大兴区的大力支持,共有108位青年学子和10位导师参加。于年底先后在大兴和中央美术学院燕郊校区举行了“首届北京·城南写生邀请展”。并从中评选出金、银、铜奖和院长提名奖,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和艺术效果。在此,顺便先向大家作个汇报。

邹佩珠。精益求精-97cm×60cm-2006

  “可贵者胆—李可染画院首届院展”是今年李可染画院的一次重要艺术活动,展出从李可染到当下青年才俊共    140人200幅作品;同时还要举行“中国画写生论坛”。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曾经的辉煌,但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内外的种种原因,中国画也曾一度低迷徘徊。面对这种情况,半个多世纪前,一批有志于振兴中国画的艺术家,从不同角度开始了探索之路。李可染即是其中之一,他一方面对优秀民族传统采取“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另一面是走出书斋,以大自然为画室,走的是一条漫长,艰辛的写生创作之路。在探索现代绘画语言风格中,以独特视角重新诠释中国山水美学,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被美术史学家们称为“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他去世的前几年,当面对国门重开,西风迷目,甚至有人大呼“中国画已穷途末路”时,李可染冷静指出:中国画是一颗蒙尘的明珠,并预言“东方既白”。正是包括李可染在内的一代又一代的共同努力,是大家共襄了今天中国画的辉煌,并将继续共襄着明天、后天,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中国梦!
                            
                                                                                                              2013年7月20日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