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 > 艺术访谈

书法篆刻艺术家李羊民访谈录:艺术需要接地气

来源:博闻旅游指南 作者:黄华    编辑:Lily     浏览量:
2013-11-15

  编辑按:当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亚运村社区活动中心里的李羊民老师工作室时,一下子被这里浓郁的文化气氛所感染——斗室之中,慕名前来切磋交流或求取墨宝的人,络绎不绝,正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也!李羊民老师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擅长篆刻、书法、现代刻字。多次参加全国、全军展览并获奖。著有《羊民书刻艺术作品选》《李羊民篆刻作品辑-金风石韵》《篆刻大图解》,在《书法》、《中国书法》、《人民日报》、《中国书画》等报刊上发表作品百余幅,其成就在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解放军画报》、《中国文化报》、《大公报》、等有专题介绍,入选《当代篆刻家大辞典》,《首届全国现代刻字名家邀请展精品集》等。在各种荣誉和赞赏面前李羊民认为:真正的艺术作品应该以服务社会和大众为准则,要让传统的中国书画艺术走出象牙塔,高雅艺术作品走下殿堂,走进普通百姓,服务人民大众。艺术工作者只有通过广泛接触人民群众激发起的创作热情,才能创作出更多体现具有时代风格特点的艺术作品。最基层的地方才能创作出接地气的作品。深入基层才能更好的激发创作灵感。作为多年坚持为社区文化服务的著名书法篆刻艺术家,李羊民老师的艺术观念,既富有时代气息又充分贴近大众生活。听来让人回味无穷,受益匪浅。

20131115205459848.jpg

书法《慧风和畅》,李羊民作品

  博闻旅游指南:李老师你好!我们从公开资料里中了解到,你不但在传统书法篆刻艺术上钻研很深,而且还在探索一些新的书法篆刻艺术形式。我们想了解的是,你的艺术创作道路经历了怎样的一个发展过程?

  李羊民:应该说,人要获得一定的艺术成绩,得有几个基础条件:

  首先就是从小培养兴趣。我对美术的喜好,从小就开始了。可以说我从小学到中学毕业,一直到部队都在做黑板报,都源于我对书画艺术的浓厚兴趣。一个人的艺术发展,到最后有所成就,肯定有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起点。我起步学的是水墨画,临摹了一些名人的字画,比如说任伯年的花鸟,还有近代名家的一些山水作品,临摹还是有一定的基础。别看是黑板报和临摹这些小东西,但它跟艺术靠得比较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二个就是生活的磨练。当时生活比较艰苦,艰苦的磨炼也能成就人,能够使一个人精神丰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后来在部队服役,当军需保管员,别人都玩去了,我干什么呢?画画,要不就是临摹一些字帖。刚开始很多人说你这画的是什么啊,开始是写实的嘛,肯定不太像,后来慢慢好起来了。当时,参考书籍少,要临摹的东西也少,我请外地的一些兄弟给我寄书、寄资料。绘画材料都来之不易,油画染料也不齐全。我1981年当兵就来北京了,但材料还是不好找。所以说,我能走到今天,还是生活锤炼了自己。

  第三是成长环境。在北京当兵有个好处是,毕竟是首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在艺术方面有足够好的土壤,这个很关键,便于自学。那时候我上夜校和函授班。在部队,军需保管员一年管发两季衣服,平时再发点东西,相对来说自己可控制的时间比较多。我这个人也是有股钻劲,既然干什么事儿非得干出个名堂,要么不干。我也拜师求艺,总得来说还算比较顺,刚开始是战士,然后转为专业军士,再后来转为干部,转为干部以后总感觉自己学习不够,部队有学习的机会,我总是抢着去,后来就有幸上了解放军艺术学院。

  第四个,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一个人只有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才能有所悟。在求知路上,要有“欲壑难填”的渴望,不能浅尝辄止。还要多思考,多领悟,敢于“拿来为我所用”,善于变成自己的东西。悟是怎么来的?就是从学习中来的,在生活中体验,深思熟虑豁然开朗,才能够得悟,跟大师级的人接触以后得大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第五个有一个良师益友的人际圈子。一个人到什么境界主要看他交什么朋友,到什么层次也就交什么样的朋友,“近朱者赤”,跟路一样越走越宽,学得越多自然就游刃有余。

  博闻旅游指南:根据你的经验,在书法及篆刻方面的创新需要有什么样的基础?

  李羊民:首先来说选择路子要比较正,确定做正确的事,而后要坚持下去,还要耐得住性子,不要急于求成一步登天,而必须循序渐进。一上手就要创作,那就属于不会走就想跑了,不切合实际。就书法、绘画、篆刻三门来说,篆刻是比较难的,但起步跟绘画一样特别好学。我带了很多学生,有老年人也有小朋友。几节课就可以让小朋友能刻了,刻得好与坏不说,好玩儿,只要有兴趣了,孩子就能继续刻。我还带过一些老干部,一个礼拜刻七八方,十几方给我拿过来。这个东西很容易,能激起人的兴趣,就是所谓的激励点。但你要达到一定的境界,上一定的台阶,形成自己的风格和面貌,比较难,就跟绘画一样。临摹是为创作打基础,它是一个搭架子的过程。至于怎么搭架,这也很重要。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艺术语言,自己的符号,最后整个的风格怎么形成,基础在搭架子。也有一上来不看古人的走自己的,这样的人能出来的很少,几万分之一甚至几千万上亿分之一能出来一个神童就不错了。按照常规来说,还是要有一个发展过程,并且融古通今,最后才能走出来,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还一定要有丰富的中西方文化的知识储备,包括丰富的生活阅历。古话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走得多看多了以后,你的视野包括你的审美观,你的思想,你的理解能力,才能跟一般人不一样。

  博闻旅游指南:根据你从事艺术创作的实践经验,你怎么来理解传统和当代的概念的?

  李羊民:当代和传统是相辅相成,你吸取传统的精华了,师承有道,融汇到你的骨髓里去了,自然就会有你的特质血液流淌,那就是当代的东西了。古人讲,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看你在“摄取”的过程中,对拿来的东西怎么理解。有的人很刻苦,学了一辈子不见得能够成个家。艺术成功的元素有多种多样,一个是理论,一个是实际操作和技巧,重要的是综合素质。你把这三者都掌握了,最后是融众家为一起,那你就基本有所成了。

  博闻旅游指南:在主流的范围内,大家听到关于书法与篆刻当代性的声音似乎比较弱,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李羊民:从历史来看,书法篆刻都有时代性的问题。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书法界从日本吹过来一阵风,在写字的时候比较追求自我,扔掉传统,但不是说没有传统,纯粹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比如写大字的时候,他们用拖布一样大的笔写字,有人拿嘴叼着写,写反书、双钩等,残疾人没有手用脚去写字还可理解……用笔墨表达在纸上,最后给人视觉的冲击力。流行书风,可以说是在前几年很流行的,有的人没有基础,就跟着走,但是大多数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人家的功力还是很深的,代表人物王镛、刘彦湖、曾翔、李强等等,在当时可以说是影响很大的人物。他们也是我比较了解的,都具有较深传统功底的大家有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把现代的东西融进去了,把自己的思想毫无遮掩的释放出来,这是一个路子。那一时期这种路子曾经领导着书风和潮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又返归传统,传统的东西毕竟是根基,也不能说流行东西不好,也不能说传统的东西不好。

  博闻旅游指南:你觉得书风的潮流慢慢沉淀下去有什么样的原因?

  李羊民:这里面有多种因素,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所谓的领导决定潮流,决定发展思路,包括发展方向。如果我是一厂之长,我喜欢打乒乓球,你看着吧,乒乓球活动就开始火了。这就是潮流。还有如流行歌曲一样,一会西北风一会东南风。

  博闻旅游指南:书法这些年的努力,是不是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因为没有市场基础的支持,所以发展一直缓慢?

  李羊民:绘画是世界通用的,比如油画、国画,都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最明显的是拍卖行,比如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还有一些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每年都会有艺术作品的价位及走势图。书法和篆刻为什么现在还没有像绘画这么成熟?主要是国内外对书法的认知还得有一个相对深层次文化理解的过程,看不懂肯定不买了。不过,现在从发展趋势来看是挺好的,比如原来一些书法大家,吃个饭送点礼品就可以获得了,现在就不一样了。你要不就是组织笔会,要不就是重大活动及慈善活动才能获得。再一个就是拍卖行书法作品的价格也在逐步的看涨。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火车站的广告,屏幕上有不少书画家,篆刻家的广告,这也是个慢慢走向市场的过程。目前市场乱象环生,首先是鱼目混珠,然后再由浊变清,得有一个过程。沈鹏老先生,包括李铎他们,现在的价位都很高,市场上买到3-5万每平尺,尽管还没办法跟齐白石老先生的画价比,肯定是一个飞跃的过程,主要是目前市场上的普遍观念,还是认为书法作品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创作,笔会的时候比较快,但你要知道,书法家平时用的功力可比绘画用得多的多,人家说十年磨一剑,书法家没有十几年二十年功夫出不来,绘画没准两年就卖钱了。篆刻更是幕后英雄。我刻了这么多年,将近两万多方印章,基本都给人了,给人刻完我最多留下印拓。

  博闻旅游指南:据你的了解,在书法和篆刻创新方面有哪些新的方向?

  李羊民:就书法来说,有些书法展在办展的时候,同古典音乐相结合,给人一种丰富、完整的享受,体现的就是包容,与其他的艺术融为一体。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尝试。

  另外,在创作过程中,比如弹着钢琴,听着古筝,在创作时的那种心境,你的喜怒哀乐,都会体现在笔墨之间,可以说在你的绘画中,在你的书法和篆刻中都能体现。

20131115205435328.jpg

古拓彩书《开卷有益》,李羊民作品

  博闻旅游指南:我们了解到,你在用绘画的方式来写书法,说说你的这种创新。

  李羊民:我给自己的这种书法艺术定名为古拓彩书。我写的是篆书,比较古意的东西,用白墨先书写,然后根据它的字义,用现代的绘画形式如泼墨和色彩,给人一种视觉冲击力。这就是传统和现代的一种有机结合,也是一种创作。这样既有装饰性,又有实用性,可以把传统的书法融入生活中。

  我个人认为这个方向是对的,不管是怎样一种艺术形式,笔墨当追随时代脚步,同时必须有传统的根基。你的思想,你的骨架不可能变,只是把其他艺术综合了一下而已,这也是艺术发展的一个方向。

  比如说版画,我认为也可以跟其他的艺术结合起来,特别是生活中比较实用的,比如木刻艺术,生活中的根雕和家具相结合。艺术毕竟是比较朦胧的东西,最终还是要落脚在生活中。为什么跟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接地气,将来才能保存下来。我还在跟杭州的一个丝织厂合作,已把我的作品产品已出口到德国、欧美。我跟陶瓷及云南的紫砂制作专家有羊民工作室专用产品,并走向市场。创作是为了什么?艺术落脚点就是生活。

  很多艺术家都是从民间艺术走出来的。首先它实用,有一定的物质、精神、生活积累以后,最后才是搞创作,变成纸上艺术。创作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就跟创作的时候必须要有几样工具一样,没有工具,比如基本的材料没有就谈不上创作,一样的道理。


  博闻旅游指南:在古拓彩书这个方向上,你觉得有哪些有益的尝试?

  李羊民:学书法的应该什么体都得练一练,正草隶篆,这是对的,不是会了就行了,最终你应该选择其中一种字体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作为方向的时候,首先要对它的历史传承有基本的了解,然后是给它吃透, 才能形成自己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语言。

  我的书法创造是以金甲篆为主,其实篆书就有很多种,小篆、甲骨、金文包括瓦当,各类的都有,每一门都精不可能,所以我选择了以金甲篆作为切入点,要吃透它,首先把字得认全了。在写的过程中,我把金文和甲骨糅到一块,有的金文和甲骨没有对应字的,就把小篆演化过来。符合六书,形声会意,假借转注,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艺术加工。

  拿我的古拓彩书来说,它的诞生有一些偶然性。北京一得阁墨汁厂的白墨,请我在展销会上写了一幅,效果挺好。回来后我就开始琢磨,一幅作品,需要反复练习,运用各种技法进行创作,时常到深夜,先是用纯墨、淡墨,最后再用颜色,跳跃感就出来了,这样等于是拓展了我的创作空间。

  在书写古拓彩书的过程中,开始书写的时候不用考虑那么多,但是后面艺术处理的过程中,它的字义、内容和艺术形式,怎么糅合,都有技巧。比如说“开卷有益”这四个字,“开卷有益”好像一扇门打开,这是跟画结合起来的。还有就是“荷”,一个大荷字,旁边再写上它的( 对荷的注译 ),后面布景用绿色,荷花、绿叶的感觉,由深到浅有一个过渡,自然联想到这个荷花。这就是生活和艺术的有机结合,绘画和书法的一种碰撞和交流,最后给人一种视觉的冲击力。看似绘画,实际是书法融入其中,这样书中有画,画中有书,也可以说人看了以后不觉得枯燥,这样完全打破了书法就是黑白两种颜色的传统。

  另外一个方向是从结构上,在临习古人的基础上在章法上有所变化。我以金甲篆为主,还将行书、隶书、楷书都融入其中,在落款中也都有体现。比如内容用隶书或者是楷书去写,落款变一下,从形式上取其优点,这样可以丰富一下内容。为什么写篆书必须得有注义,因为内容写的什么,一般人不认识字,所以最后落款都得有。

20131115205525985.jpg

采访者与嘉宾李羊民老师在其工作室合影

  博闻旅游指南:业内专家对你的创新有什么样的评价么?

  李羊民:很多人首先感觉是好玩儿,再一个是能接受,从艺术形式上他认为也是一个创意。人民日报社的一位副总编朋友,我跟他商量这种艺术形式应该叫啥名字的时候,他说用“古拓”两字比较好,书法就是古意嘛,黑白肌理看似拓片一样,古拓彩书,有颜色的书法,还能与绘画结合。

  另外,我在创作古拓彩书的过程中还有这样的一种观点,一般书法你写什么样就什么样,一次成功,不可能修改,而我在创作古拓彩书的过程中采用了绘画的形式进行重叠。比如“顺则达志”那四个字,实际是三层,中间还有一个深的,浅的,写了三个层次的字,然后再用颜色,包括用绘画的肌理进行处理,实际上我把书法已经拓展成绘画。这一观念的得来,也源自我的篆刻创作经历。

  现代刻字中,经常会把字的重叠穿插融入其中,从而做出立体感来,层次感来。你一看里面还有内容,就跟魔方一样,增加了趣味性和内涵。纯粹的书法和绘画,我认为形式感还是太单一,所以在探索用各种不同形式进行创作和研究。近期为什么没有创作这类型的东西,主要是想等有更好的表现形式,包括古瓷,紫砂,布质品,都可以融入其中,宣纸这种载体毕竟有限,但这样的创作目前还在探索过程中。

  博闻旅游指南:通过刚才跟你聊,发现你比较关注当代艺术的东西,你在创作的过程中同时也在关注当代艺术发展的东西么?

  李羊民:我看的书,主要与篆刻书法绘画相关,专业为主,再一个是近期也组织了不少展览,同时用我自己的这个平台,进行全国各地的书法家进行交流研讨,在这其中自己学了不少东西,结交了不少领军人物,包括泰斗级的。一个是拜他们为师,进行交流,包括绘画的大家,油画家,国画家,都有。再一个是多看一些当下的,书画艺术杂志,这个必须得有,随时关注当下的发展,特别是书法和篆刻的走势,你能了解当下最前沿的一些东西。

  博闻旅游指南:对于画家,很多人会觉得走出去看世界采风很有必要,书法家、篆刻家有这样的习惯吗?

  李羊民:书法家篆刻家也一样,除了采风,还要多看,主要是多看展览。展览的时候,都是每位篆刻家、书法家的精品之作,百里挑一的。看书法篆刻艺术书籍只是为创作做准备,展览则是精华。再一个就是多参加一些书画笔会,结交一些比你高的朋友,因为交流很关键,你的思想高度决定了你的作品高度。

  思想高度首先是眼高,见多就识广,另外有纵横的对比,最后才能知道你所处的位置,你将来能到什么程度。眼高之后还要手高,你能看得到,你才能体会得到,最后才能创作。再一个是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这个基础很重要。艺术交流过程中,必须得有基础的内容,融古通今的知识。什么叫金石家?金石家就是对古文字、金石学,包括理论性的东西,有一定的研究,这才能谈得上。

  博闻旅游指南:除了艺术创作,目前手头上还在着手哪些工作呢?

  李羊民:今年主要是出版几本书,1、由朝阳区政府联合亚运村街道出版的篆刻教程《看图学篆刻》已出版,并获全国优秀教程奖;2、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万国金石印谱》正在整理中,其中一共有18位当代篆刻家的作品入选;3、由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篆刻大讲堂》;4、由中国书局出版的个人作品集;5、新华书画院出版的羊民书法篆刻个人作品册页;6、筹备元旦新华书画院主办羊民个人篆刻展,展览的同时举办羊民篆刻艺术研讨会。

  博闻旅游指南:根据你的规划,未来几年你有哪些重点的创作方向么?

  李羊民:今年上半年在各级领导及各个媒体的大力支持下“燕京印派李羊民书印艺术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给我艺术道路的发展增添了新的色彩,为今后的艺术发展方向更进了一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发展方向。

  其次,准备刻《孙子兵法》名言精句,已经创作了将近四十多方了。《孙子兵法》十三篇章,每个篇章取主要的精句,我准备刻一百方,同时请当代的一些名家刻一部分,这是一个工程。还有另外一个工程是《当代篆刻名家百龙篆刻集》,龙是中国的象征,也是图腾,龙的肖形,本身内容也比较丰富。百龙篆刻,目前已经有了雏形,可能还不见得是一百人,有可能是两百人,最后挑一些精华的。

  另外,作为京华印社的副社长兼秘书长,篆刻艺术的发展这块,我想多创造一些机会推动一下大众的普及,已经带了不少的篆刻爱好者,也带了四十多个学生,但还有很多的事可以做。

  我也诚挚期望,能与更多的篆刻书法爱好者和大师,切磋交流,教学相长,共求发展。知无际涯,学无止境,在不断地探究中,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无限风光在险峰。为文化兴国大计与活跃社区服务,略尽绵薄之力。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