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 > 艺术访谈

军旅书法家访谈录——倪进祥

来源:环球文化网    编辑:Lily     浏览量:
2012-03-04

       记者:你平时的书法创作以章草为主,你认为章草的特点是什么?怎样才能学好章草?其难点是什么?

       倪进祥:章草由隶书的草写即草隶或隶草发展而来,是今草的源头。许慎说:“汉兴有草书。”指的就是章草。最初的隶草是“赴急之书”,到西汉宣帝、元帝时已出现完全草书化的字,到成帝时,纯粹的草书就出现了,东汉初期的草书则更为成熟。所以,一般认为杜度是章草的创始人,张芝是成就最大的章草名家。从传世的摹刻本来看,史游的《急就章》已使章草规范化,但真伪难辨,只能存疑,不过对于学习章草的人来说,还是很有价值的。章草是在隶变过程中成熟的,带有隶书的波磔,又减省笔画,改变笔顺,增加牵连映带。关于它的特点,崔瑗在《草书势》中有过精彩描述,近人王世镗在《论草书章今之故》中还将章草与今草进行过比较。简单地说,章草的书体特点是打破了篆书和隶书的平稳而呈攲侧之状,使“左轻右重,左俭右丰,左低右昂”,但其点捺仍如隶,笔画圆转仍如篆。一字之内笔画间牵丝映带、缠绵连接,笔画的粗细轻重变化较大。其字形扁方,取横势,结体简约,虽有牵引勾连,但字字独立,并保留较多隶意。章草造型一般取横势,运笔沉稳冲和,得纵横自足之趣,结体简约、灵动、宽博,古雅奇伟,持引不发,使静中寓动、清中寓雄,又藏巧于拙,蕴道于技。而运笔或正或斜、或放或纵,看似漫不经心,信笔纵横,实则胸有成竹,蓄而后泄,使力厚骨劲、天真烂漫之中弥漫着洒脱、恣肆、奇诡与练达。可以说其格调高雅,超凡脱俗。当代书家则是通过感受、潜思、领会、悟解,先将把握到的物象转化为内在的意象,再外化为作品的形象,给观赏者开拓出细细观摩、品味的余地。这就是:寻常之中潜藏古拙,素朴之中蕴含妙理,浑厚之中弥漫圆融。正所谓,大眼界出大境界,真实力显真魅力,大思路开大出路。这一切,无不使得作品意味深藏、意态古雅、意境简远。今天,我们艺术实践的目的是为章草新开一扇窗户,另辟一条路径。

       我喜欢章草是因为它的内在美和高古气息。章草兼具隶书的渊雅静穆与草书的灵动活泼,气息古朴高远,审美价值较高。我不追求流行书风,最钟爱符合我审美理念的章草。章草自古就跟军旅有缘,索靖的《出师颂》就是一部出征文书;而《云梦睡地虎》、《青川木牍》中的多件作品,都是出自当时军队下级士卒和小吏之手,写的即是战斗文书。因其省略笔画,用笔简捷,不仅传递了军机,也透出书写者情性,于是一件件经典之作,就在战火硝烟中诞生了。

       参军之后,军旅生活的催化,使我更加痴迷章草,枕头下方、军装口袋,总是揣着那本不知展抚了多少遍的章草法典《平复帖》,训练间隙,熄灯之后,总是展玩揣摸,流连其间,乐而忘返。学书需要氛围和环境,基层连队,整天就是摸枪弄炮,生活紧张,属于自己的时间很有限,但我珍惜寸阴,一有闲暇,总是心摹手追。稍具条件后,每逢周六放假,便乘火车从东北赶来北京,求贤人,拜名家,先后拜访了启功、沈鹏、张海、欧阳中石、李铎、刘艺等书法名家,在他们的指点下,顿感迷津雾散,茅塞洞开。

       我从《平复帖》发韧,而后是《急就章》、《十七帖》等。一帖一年,或者一帖数载,浸淫期间,乐此不疲。通过细研书法史,发现一个有趣现象:自明清以来,凡是书法能写出个人面貌的大书家,都跟章草有缘,尤其是草书大家。于右任的今草里,有着章草之胎息;王遽常高举复古大旗,章草写得风神萧散;高二适化章草为今草,写出人生沧桑;当代花鸟画大师李苦禅,用章草笔法入画,便使画臻化境。前贤的成功,也向我昭示:一件章草作品,如果没有自己的笔法和性情,写得再好,充其量也只是照葫芦画瓢。我学书法,是从秦篆汉隶入手的,而章草就是从隶书的草化而来,汉隶的中锋行笔,为习草打下了坚实基础,又参以《十七帖》、于右任、林散之、王遽常的草书,如此浸透滋润,把这古老的章草艺术奇葩,写出了用笔简远空灵、雄浑遒劲、恣肆古雅的个性面貌。

       我认为学习章草的难点就是古人留传下来的标准法帖较少;其造型古拙简约,不秀美,不易被一般观众所欣赏;其结体简练,线条高度概括,法度严谨,不易形成鲜明的个性化书风。


       记者:你曾说:“书法界的竞争,归纳起来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书法本体实力的较量;第二个层次,是书法家字外工夫的磨练;第三个层次,是书法家道德修养和人格力量的抉择。”请你具体阐述一下。

       倪进祥:我追求的书法境界是德艺双馨、诗书并茂。书法的高下,归纳起来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书法本体实力,这是字内功夫。第二层次是书法家字外功夫的磨练,重在才情与学养。第三层次是书法家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当代一些书法家比较注重书法本体实力的积累和发挥,而忽视了第二、第三层次的修炼。中国历代书法经典,全是从文人学士的笔下流淌出来的,书卷气是养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老子“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石涛“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道尽了书画之真谛。

       书贵情性。书法创作以书写个人情感为最上,那些抄写唐诗、宋词或名人语录的书作,当然也是作品,但严格意义上说,仅仅是一种抄写,而不是纯粹的创作,因为这类作品,抒发的是古人或别人的情感和胸襟(当然在其书写过程中也有书写者的情性倾注其间,但那仅仅是一种围绕技巧的情感),而不是作者本人的“道德文章”。五千年的书法史已经证明,凡是经典之作,大都是书家的原创,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首先是天下第一美文,《出师颂》、《平复帖》也是书家自己的美文。可以设想,如果《兰亭序》抄的是一篇别人写的文章,其笔情墨趣就不会达到如此化境,成为千古墨宝。提倡自作,推出经典,造就精英,呼唤大师已成为当代书坛的第一要务。

       不忘感恩师友,不忘回报社会。回顾悟道成才的经历,我不会忘记各级领导、老师和同志们的教诲和帮助。

       为了回报社会各界的恩德,我义务辅导军内外3000余人练习书法,其中有100余人在全国展中入展获奖,加入了中国书协,走上了书法成才之路。我出资数十万元为启蒙老师杨尚模先生出版作品集,为家乡修桥筑路,为家乡无为县设立张凯帆书法创作奖励基金……

       力求字内功夫和字外功夫的统一;人品与书品的统一;人生追求与艺术追求的统一是我毕生的理想。


       记者:你的书法作品的内容多为自作诗词,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作诗词楹联的?在自作诗联过程中有哪些心得?你觉得书法是否能够表现诗词的意境?

       倪进祥:我从1985年开始拜安徽无为杨尚模、许谋成二位老先生学习自作诗词楹联的,总结起来,要想学会诗联,首先要不断读书,积累素材,腹有诗书,才能脱口而出;要掌握汉字的平仄,弄清楚古代四声和现代汉语拼音四声的差异;要弄清诗联的平仄对仗;上下联相对应的字词之词性要相同,上联最后一字必须为仄声,下联最后一字必须为平声。牢记一个一般的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上下联中位于二四六等双数位置的字平仄要相反),汉语拼音中第一声、二声大都是平声字(其中少数为入声字即仄声);第三声、四声一般都是仄声字。在构思楹联时,可以采取排列法和排除法,先把和创作对象有关的材料收集起来,然后根据需要进行排除,立意要新,对仗要工整,重点推敲好动词和形容词。

       我在禅悟章草的漫长岁月里,曾自作五言律诗一首,聊以自勉:“学书三十载,悟道探源头。取法追千古,标新争一流。诗书求并茂,德艺欲双修。文运迎潮起,翰香满九州”。我学作诗词楹联,从唐诗宋词和元曲中揣摸平仄压韵胎息,从历代名联里吸取遣词造句营养,数十年朝斯夕斯,竟自作诗联1000余首(幅),成为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我在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各类大展中,四次获奖的作品内容均是自作诗联。如在“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中获“全国奖”的章草作品,就是自作楹联:“以古为师应时而变;澄怀味象入境忘言。”此件书作的联意也是自我学书追求的境界。“铁砚磨穿书坛争一席;浮华删尽气象蕴千姿”,更是我书法情怀的表达。最有气势的是我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作的长联:“展五千年画卷,气势恢宏,规模盛大,赏万缶鸣雷,万焰呈祥,万象沸腾,显国力、振国威,奥运雄风惊世界;撼六十亿人心,构思独特,演绎神奇,望九天焕彩、九龙献瑞、九州崛起,铸民魂、长民志,鸟巢圣火耀苍穹。”此联曾在全国奥运专题征联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我十分注重自己的道德文化修养,坚持德艺双修,文墨并进。这一切无不使得我的书艺、对联之寻常中潜藏着精致,平实中蕴含着韵味,展示了当代军人之豪放与阳刚,在传统的观照下更见醇厚与雄放。因为我深知,中国历代书法经典,哪个不是从大雅之笔下流淌出来的。用自己的柔毫表达自己所创作的诗联意境,是书家性情的自然流露,是抒情达意最直接方式,心正则笔正,意高则境高。亦就是,书卷气是养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纯粹的抄书是没有前途的。


       记者:你多次在国家级的展览和全军书法展中获奖,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倪进祥:首先是法度,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书法家只有掌握法度,充分领悟并纯熟驾驭法度,才能水到渠成,使有法的线条造型成为“神采”的载体,以达到艺术作品法与意、形与神的最高境界的统一。历代书法大家都很重视对古人法度的学习,既要重视又不可拘泥,应有规矩而不为规矩所囿。书法家黄山谷曾用“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来强调用笔的重要性和灵活性,这种境界正是孔子所谓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其次是原创性。新,是艺术的第一价值。所谓新,就是个性独特的艺术语言。我强调“以古为师”,但“以古为师”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学习古人法度的目的是随机而变,只有变才能推陈出新。而提炼鲜明的个性化线条是强化原创性的关键。

       受袁隆平“杂交水稻”的启发,我提出了书法创新的“杂交创新法”。一般而言,写章草欲有所成,有两种方法:一是溯源复本,回到汉晋简牍之中;二是像唐人以降间今草的做法。我取法后者,把古老章草和现代行草杂交,加入现在的审美观念。在创作中,章草的元素,行草的元素,我自己的想法各占三分之一,融会贯通,入古不泥古,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风。

       对待“国展”创作,我一般分三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二是创作阶段;三是检查阶段。特别是准备阶段和检查阶段要高度重视,认真细致,要准确观察当代书风演进的风向标,把握新导向,确保主动性、时代性和原创性。

       最后是字外功。是性情、气质、学养、德才、胸襟、品格的综合反应。常言道,大道惊心动魄,小道悦人耳目。在不断锤炼技巧的同时,要潜心读书,不断提高修养,修炼心性。一个人能否真正成功,除建树自己过硬的创作本领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为人处世的能力,也是通常所说的“综合能力”。字写得再好,关键时刻没有名家提携,没有领导相助,没有同行们的支持是很难心想事成的。在我成长进步的关键时刻也遇到不少嫉贤妒能的,有的造谣生事,有的恶语中伤,有的背后害人,我沉默相对,不畏险恶,自信前行。难怪明朝爱国将领袁崇焕有感而发的吟出了“功到雄奇即罪名”的警世名句。不管世风如何,作为一个书法实践者,我要继续努力创新,还要尚德修身,以德励学,不遗余力帮助普通书法爱好者。


       记者:你总结并推广了三指单勾悬腕执笔法,使许多书法爱好者受益匪浅,三指单勾悬腕执笔法的要领和优点是什么?

       倪进祥:书法艺术重在笔法、结体、墨法、章法四要素。四法之中,执笔为本,据书画家黄宾虹从古画上书写者的姿势考证,古人站着写大字用三指执笔法,坐着写小字用五指执笔法。解放后上海书法家沈尹默在全国推广书法时,只推出了五指执笔法,三指执笔法面临失传的境地。

       宋代大书法家苏东坡就用三指执笔法,当时有人指出他执笔方法不对头,他却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就是说执笔没有一定的标准方法,只要手心虚空,写得灵便就可以。当代书法家林散之运用三指执笔,赢得“当代草圣”之誉。

       三指执笔法的运作要领是用大拇指和食指的指尖夹住笔管,用中指的侧面抵住笔管,笔管上端靠在虎口中间,笔管在大拇指和食指的拨动下随时调整笔锋走向,不断用笔锋的逆反面入纸,使长锋柔毫挥洒自如。

       三指执笔法有利于指尖控制笔管,使笔锋在运行中不断得到调整,保持中锋运行,它还有利于力贯锋稍,力透纸背,有效增加了线条的力度。三指执笔用神经末梢控制笔尖,达到“心手双畅、翰逸神飞、随心所欲”的境界。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