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佳士得成交1.6亿元倪瓒款江亭山色图,媒体报道铺天盖地。其著录和公开展览很多,如此重要的艺术品需要经得起时代的考验,方不负其历史地位。

显赫北美私人珍藏 拍品编号653
元 倪瓒 《江亭山色图》
水墨纸本 立轴
81.8×33.4cm 1368年作
成交价:港元159,950,000
香港佳士得成交1.6亿倪瓒款《江亭山色图》,81.8*33.4厘米
一、显赫的身世
据拍卖信息称,本画来自“显赫北美私人珍藏”。其最早出现在1956年伦敦出版的喜龙仁《中国绘画》第七册,第126页,后被其助理高居翰著作引用。瑞典人喜龙仁不懂中文,主要研究对象是佛造像,他鉴赏中国画的权威性值得怀疑。鉴藏家王季迁水平很高,他对台北故宫《江亭山色图》大加赞赏,对出自自家的“江亭山色图”却语焉不详。
对此画最为佳赏的鉴评出自徐邦达。《徐邦达集(9 古书画过眼要录 元明清绘画)》对此画的记录为:
“江亭山色圖 一軸。纸本,纵八一·八厘米,横三三·五厘米。
水墨画:左首坡上结亭,远岫映带,自题:二月雨声从子月,三江舟楫住吴江。春愁不醒如中酒,浪著狂風撼客蒽。戊申三月十日,叔珪友契邀遊僧舍。以此纸索画。戲寫江亭山色。并题近诗右方。瓚。
題跋:本幅左方谢常(躄樵)诗题:江寒碧树倚若烟,亭枕沧浪水接天。极目鸟飞山色外。雪摊漁唱荻花边。躄樵。
鉴藏印記:俨齋祕玩、怡亲王宝、欠玉主人珍玩、怡府藏书画记、王季迁竹里馆二印。余未記。
历代著录:《石渠宝笈初编》卷七、《艺苑掇英》第三十八期影印
按:此图作于明洪武元年戊申(公元一三六八),倪氏年六十八岁(据墓志)。笔墨苍劲荒率,是晚年佳作,其时倪犹浪迹在外。”
之所以创出天价,是因为徐邦达等人所称,本画出自《石渠宝笈初编》卷七,是倪瓒晚年佳作。
二、石渠宝笈查无此画,所录为台北故宫藏江亭山色图
检索《钦定四库全书·石渠宝笈初编·卷七》,没有查到有拍品所题诗文及藏印的记录。在《钦定四库全书·石渠宝笈·养心殿八》中检索到了倪瓒《江亭山色图》,并非同名拍品。

钦定四库全书·石渠宝笈·养心殿八,p31
其中记载的画作的图画内容、题跋还有收藏鉴赏章如下:
宋笺本墨画。款题并序云:焕伯高士,嗜古尚义,笃于友道,于医学尤精,隐居养亲,不求知于人也。余过娄江逾月,与仆甚相好,戏写江亭山色········
下署壬子。右方上有真赏一印,下有琴书堂…轴高二尺九寸五分,广一尺三寸七分。

石渠宝笈·养心殿八,p33
可见徐邦达记录有误。石渠宝笈所录《江亭山色图》,成画时间是壬子,而非戊申,现存于台北故宫,所有细节都符合得很好。

倪瓒, 江亭山色图, 93.7*43.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三、拍品亦非同题另本,诗文抄袭《春雨野亭图》
既然不是石渠宝笈所录,那么1.6亿的拍品是否为倪瓒同题另本呢?我们依据题跋的诗文“二月雨声连子月”来寻找线索。
经文献检索,本画题诗在明代李日华的《六研斋笔记》中有记载:
倪云林春雨野亭,寻常作。三四乔柯低峦一带,不作远山,亦无重沙,茫茫然真雨中物色也。题句云:二月雨声从子月,三江舟楫住吴江。春愁不醒如中酒,浪着狂风撼客窗。叔圭友契邀游僧舍,以此纸索画,戏写春雨野亭,并题旧诗右方。戊申三月十日,瓒。

钦定四库全书·《六研斋笔记》,二笔卷二,p6
这个记载的题跋与1.6亿拍品的差别仅仅是画名不同。李日华记载倪瓒自题画名为:春雨野亭,与诗画中的意象相符。而1.6亿的《江亭山色》则与诗中的“连雨”意象关系不大。李日华记载,倪瓒自称“并题旧诗右方”,与1.6亿的《江亭山色》写的是“近诗”。
在拍卖提供的著录信息中,有《倪瓒年谱》一书。此书的早期版本是清初沈世良著《倪高士年谱》。其卷下第34页,转录了李日华《六研斋笔记》关于戊申三月十日《春雨野亭图》题诗的详细内容,并指出在倪瓒《清宓阁全集》中这首诗的另一稿本的同异。
案,此诗集中题为《连雨》,原稿作:三月雨声连四月,五湖舟楫住南湖。春愁黯黯如中酒,捲地狂风撼不苏。不知孰为定本也。

钦定四库全书《清阁全集·卷八》连雨
实际上在《清宓阁全集·卷八》还有《连雨》一诗的另一个版本,与李日华记录的更符合,这是诗人不断推敲、改写的成诗。

《清阁全集·卷八》连雨
同一“三月十日”画家不可能给同一上款人“叔珪友”画两幅雷同的画,可见1.6亿的《江亭山色图》题跋仿冒自《春雨野亭图》。这种临摹仿写其它画作的题跋,是造假古画的常见手段。
四、明代仿冒《春雨野亭图》的著录
仿冒《春雨野亭图》的历史很久。李日华 撰《味水轩日记》卷六,民国12年(1923) 刻本,第67页,记录了有人卖给他类似《春雨野亭图》赝品的故事:
十五日有画估(画沽,商人。老陈注)持卷轴来,内惟倪云林一帧,小有意。当是赝本之佳者,风柳一。杂树四五,远沙一带而巳。题云:二月雨声从子月,三江舟楫住吴江。春愁不醒如中酒,浪着狂风撼客窗。戊申三月十日,瓒。

《味水轩日记》卷六,p67

味水轩日记,卷六,p67
拍品中见不到风中柳树,李日华记录的赝品不是这次1.6亿的画作。后来的仿冒者为了避免被《味水轩日记》的记载坏了事,在抄袭过程中改了画的名字为“江亭山色图”。
五、藏印对比鉴定
进一步看拍品中的收藏印。根据画上收藏印章,推测其流传记录为:早期藏家是元末明初吴江人谢常;至清初有笪重光、王鸿绪诸家收藏;清中期为怡亲王弘晓所藏;至近代为王季迁得于美洲,后转入“显赫北美私人珍藏”。

1.6亿拍品的藏印与标准印鉴的对比图
在王季千的藏印之外,画上有笪重光的印章两枚:江上外史,笪在辛氏。故宫藏董其昌山水册页八开,亦有“江上外史”一印,在上图右侧贴出,作为标准印鉴。故宫藏“笪重光行草书五律诗轴”,亦有“江上外史”一印,与拍品中的印文相差较大,应为另外刊刻。苏州博物馆藏王翚《水竹幽居图》上的“笪在辛氏”也是标准件。对于王鸿绪的“俨斋秘玩”一印,我们选择故宫藏《米芾论草书帖》上的藏印作为标准。
即便检材印章细节都被有意被作伪者模糊毁损,但两相对照,还是可以判断,这些藏印都是假的。比如“史”字的口部,真迹舒张,拍品中却显逼仄;“俨”字的撇末端,在真迹中偏向左侧,而拍品中那一撇正在“斋”字的点正上方;“玩”字最后一笔,真迹刻得圆转,而拍品刻成水平线。
据拍卖信息称,另一重要藏家是第二代怡亲王弘晓,号冰玉道人,斋号“明善堂”。 弘晓的收藏中,“怡亲王宝”常与他的另一方重要鉴赏印“明善堂览书画印记”一同出现。
波士顿美术馆藏传朱锐《盘车图》钤有"怡亲王宝”。这个标准件规整庄严,与1.6亿拍品中的差别较大。

盘车图藏印
吴镇《芦花寒雁图》鉴藏印包含"怡亲王宝",亦为宽框,现藏北京故宫。《葛稚川移居图》所盖印章也即此。

芦花寒雁图藏印
张珩曾藏宋摹本《唐后行从图》,为弘晓曾藏,可资比较。

《唐后行从图》藏印
1.6亿拍品中的"怡亲王宝"印章显然与《唐后行从图》接近。但不用细看,也能注意到拍品藏印线条生硬,“怡”字的转折处都是锐角,“亲”字最后一笔明显缺乏弧度。

拍品“怡亲王宝”藏印
再看弘晓另三枚印章:明善堂览书画印记、怡府藏书画印、冰玉主人珍玩。三枚藏印挤在一起,不忌讳盖于墨迹上造成的混乱模糊,有意给后人留下左侧的盖章空间,这种钤印方式,是赝品的常见做法。

拍品上弘晓三枚藏印
三印中仅“怡府藏书画印”较为清晰。可以看到印文非常生硬,怡字的心部,本该圆转,却像几根火柴棍子拼搭起来。“冰玉主人珍玩”印的“人及玩”字,也是方笔转折,这是刻工省事的做法。这种篆刻水平和弘晓的其它印鉴标准件相比,水平差了太多,足以证明是伪印。
除了王季迁外,所有的藏印都成问题。说明此画是王季迁1956年之前、清代弘晓之后的仿作。
六、笔迹和绘画语言
在为本画得到市场认可高兴之时,本人首先根据拍品的纸色及笔墨公开质疑。具体内容上一文章阐述不少。
关于笔迹,曹玄敬先生指出拍品书法是“叠墨”添笔描成,这是典型的作伪手法。
我们在把台北故宫《江亭山色图》与拍品中相同的几个字同列出来,供有识比较。

左为台北故宫江亭山色图题字,右为拍品中的题字
两相比较,拍品中字迹生硬做作,临摹的迹象很明显。
再看绘画的笔墨,台北故宫《紫芝山房图》真迹的沙洲线条简淡,错落松闲,自然天真。

台北故宫《紫芝山房图》局部
而拍品中的沙洲线条松散细碎,画蛇添足,功力相差甚远。

拍品中部的三条沙洲,与李日华“无重沙”的记录不符
倪瓒画树,书法用笔,从容疏淡,绝无烟火气。而拍品的树法心浮气躁,难以仿佛。为了掩盖笔墨的不足,拍品中的树木画得密密重重,繁复拥塞。
左为拍品树叶,右为台北故宫容膝斋图树叶
综上,从画作的笔墨语言及流传信息看,1.6亿的《江亭山色图》创作水平不高,缺少倪云林的清逸气质。通过考察著录,我们有十足的把握判断,此画为晚清民国初年所仿。至于网上所称是张大千所仿,暂时找不到证据。因喜龙仁曾在中国结交张大千,解放前后张大千曾到访美国受到王季迁接待,此画有较大可能经过了张大千的手。
古画传承很难,如果能临仿到位,也是传移摹写、不负古人告后人的佳作。但为艺术水准不高的仿作付出天价,并试图改写艺术史,那就经不起历史考验了。
来源:一锤定音,天价倪瓒款江亭山色图确系赝品https://biznews.sohu.com/a/950482130_121198369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