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 国学

郭庆祥:从国学看文化传播

来源:新浪收藏    编辑:     浏览量:
2011-10-29

  今天我们所说的国学,泛指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各科学术。近几年来,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国学热。各类学校、媒体等纷纷举办了国学培训或讲座,参加国学班已然成为了一种文化时尚的潮流。在一些“儒士”的精心包装下,国学热也悄然成为了一种新的经营商机。

  国学,作为穿越历史、时间的中国文化智慧和思想精神,要一直延续下去,就必须对当下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发生着影响和作用,如化解道德危机、拯救思想信仰、启迪未来文明等等,这样的传统文化传播才有意义,国学也能焕发新的生命活力。但是,社会上某些人看上的却是它的商业价值并沦其为牟利敛财的工具,结果反映出来的却是过度功利化、商业化和市场化的文化短视行为,人们的文化素质、道德精神并没有在文化传播中得到滋养。现实文化和经济生活中,急功近利、人心浮躁、贪图物欲的现象普遍存在,更甚至是文化堕落和道德沦丧!

  前一段时期,一些低俗文艺形式占领着文化舞台,影响和阻碍了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些现象,社会舆论形成了一股批“三俗”之风。有关部门为了出政绩,就整出一些“不俗”的文化来,如打了弘扬“国学”这类的旗号来应付批“三俗”,盲目地请些所谓“国学家”在各类媒体上讲些老百姓听不懂的、脱离现实的“国学”,故作高雅文化,好像就“不俗”了,实际上都违背了真正的国学精神。今天我们需要的是经过扬弃的国学思想,它是清晰明了而具有现实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意义的。某些所谓“国学家”专挖一些冷僻的东西,似乎大家越听不懂,自己就越显得有学问。既然大家听不懂,其“国学”还有什么社会价值和意义呢?所以,这些行为过程本身就是假国学。真正的知识分子是视文化发展为己任、有社会担当,又具有时代精神的。一些伪国学者在媒体上的表演实际就是为个人做宣传,自提身价,最终还是为了个人利益推销产品捞钱,把弘扬“国学”变成了自己争夺名利的舞台。传播传统文化是假,牟利敛财才是真。所以,当“国学”成为某些人的敛财工具时,我们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民族的自信恐怕也将随之失去!

  我们文化部门推出的一些弘扬传统国学的推广活动,一定要经过群众调查和慎重论证,同时要切合实际的社会需要。我认为当今社会急需要普及大众的是现代文明教育和行为道德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大众听不懂的、“高深”的学术在现实社会问题面前常常显示不出多大的作用。如当今一些假唱、假药、假酒、假神医……甚至关系到人们

  生命安全的假食品,也能在我们这个社会大行其道,长期得不到根治,许多人对这些问题都已经显得非常麻木了。这就要求真正的文化人要体现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就要普及基础的文化素养教育和道德价值观教育。大众文化传播是为大众服务的,不是为少数人服务的。对大多数人来说,“高深”的学术讲了也不会马上懂;对少数人来说还是,你不讲,他也懂。

  现在,文化知识界都在学习讨论建设“文化强国”的大发展、大战略问题。要铸建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就必须不断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也要求决策者和文化知识界人士有高屋建瓴的文化创新精神,杜绝一些空洞的理论,切实成效地做好中华文化的传播。

  要做“文化强国”,首先要重视对国民的文化传播,其中行为道德教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实生活中最基本的道德价值观,不需要所谓高深的大道理。一本《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内容,已足以使有思辨能力、有责任感的成年人享用一辈子了。敬重自己文化的道德观,不仅仅是传统知识的获得,而是要落实到平常的行为中去,国民素质才会真正提高。

  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是一个抽象的大概念,但落实到某一事件却又是非常具体的。华东地区某经济富裕村家家有别墅汽车,其中一户有别墅汽车的人家只有一个冲浪浴缸,其它家庭都有三个或更多,就被村里人认为是最穷的人家。这种对财富功利主义的认识和惟物质的穷富衡量观,在物质繁荣、经济发展的今天,所反映的社会普遍面貌依旧是精神贫乏和文化落后!

  要做“文化强国”,就要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要产生影响力,就要为世界人类文明作出贡献。同时,中华文化思想必须建设和具备人类社会共有的普世价值观。要融入现代文明的进程和新秩序,传统的道德价值观也要遵循现代社会的价值理念。今天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世界发展密不可分,她在世界格局中占有了重要位置。但大家都认识到,泱泱五千年大国文化近百年来却没有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其实根本原因就是中国文化没有进入“自由、民主、平等、科学”的现代社会文明和文化秩序的历史潮流中去。

  如美术创作要出人才、出优秀作品,就是要“取消画院,取消美协”!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文化官僚体制必须要打破!把艺术创作还原和复归具有独立精神和个体灵魂的思想创造。艺术创作有了官僚体制,从中央到地方就有行政级别之分,就会产生上级指挥下级、下级

  服从上级的官僚作风。一些顶着“艺术家”称号的人,并不是在为艺术创作思考,更多时间却在为谋官位而上下奔波。某地方就有多年“书协主席”位置空缺,原因就是各路人马争斗而互不相让。这些体制中大大小小的官位,使“艺术家”们追逐名利、争权夺势,对培养、促进和发展艺术却没有产生任何积极意义。从过去外行领导内行,到现在外行领导外行,这样管理产生的艺术作品只能是关起门来“自得其乐”和“自我欣赏”,却没有可能对世界文化做出贡献,也没有自信和资格对他国文化的渗入做出批判。长期下去,这种体制就会造就一批危害艺术发展的机构。

  再如上世纪中叶后,伴随着美国的经济快速腾飞,有其带来快餐般的大众文化形式及其价值观影响和渗透了整个世界,并取得了世界文化的话语权。虽然我们也认识到在他们的文化传播中充实着“垃圾”和“糟粕”,但是我们无能为力,也无法对他们的文化和价值观做出实质性的批判,同时还在享用他们带来的成果。因为我们没有形成自己的与现代文明发展相匹配的文化思想体系和价值观。所以也造成了如源于西方生活中的圣诞节在中国被汹涌的商业文化占领,而我们传统过年文化中的亲情价值观却逐步被淡化了等文化现象。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是崇尚天人合一、顺应自然而相对慢节奏的文化形式,它可以绵延千年流传至今。同时,以孔孟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也是千百年以来封建专制思想的代表。今天我们生活的环境已然是高度发展的现代文明社会,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中,如果主流还是与封建思想脱不了干系的文化形态,这就产生了一对矛盾。社会发展的进程需要我们对自身文化传统要有清醒的认识,必须彻底改造和扬弃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思想,要建设传统文化思想的当代精神,以一种新文化的格局,适应现代社会的文明秩序,以及道德价值观,并向世界输出普遍能接受的核心价值体系。所以追求中国特色的文化,就更需要有创造性。然而,至今为止还有一些人拿着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当精华,毫无辨别和认识能力。

  文化产品可以产业化,但文化精神的创造不是靠产业化能产生的。现在,我们已经向世界输出了电视机,也可能在短时间内输出了文化产品,那我们什么时候能够输出我们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呢?思想的创新能力决定了中国文化复兴的命运和未来,只有把我们的文化传播顺应到世界潮流的思想价值观中去并产生引导作用,才能逐渐实现“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免责声明】: 凡注明 “环球文化网” 字样的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环球文化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环球文化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文化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作品内容的实质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投诉至邮箱 bj@hqwhw.com联系删除 。